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年会论文专场综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


 

文/刘丰将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场讨论会于2014年12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308教室举行。三位评论人分别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湖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三位作者分别就自己的文章进行了报告。

第一位进行报告的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邵帅,他报告的文章是《过犹不及的资源“红利”: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文章以1998-2012年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门槛回归与系统GMM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考虑相关传导机制变量和有效控制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对不同阈值范围内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经验考察。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当采矿业就业比重处于32.78%的阈值范围内时,资源开发活动对经济增长就会表现出资源祝福的一面,反之,资源诅咒效应就会显现;中国遭遇资源诅咒问题的城市比重仅为4%左右,大部分城市处于良性增长状态;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条件收敛特征和滞后效应;储蓄和人力资本是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作用最强的两个促进因素,政府干预则明显阻碍了城市经济增长。

评论人认为文章很有新意,研究方法很规范。并建议应进一步阐述政府是如何干预的,也应考虑到区域发展的差异和经济周期因素。

第二位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湖北大学的,他报告的文章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文章研究基于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随机前沿函数(SFA)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接着以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生态效率为因变量,基于IPAT模型,以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和技术水平为自变量,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在2004-2012年间,生态效率逐步下降;(2)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先下降后上升。(3)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

评论人认为文章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对GDP与长江经济带经济效率的关系的解释不完整。


 

第三位报告的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他报告的文章是《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研究:时空比较、动态演进及收敛性》。文章使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我国及其30个省(市、区)1994~2012年的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密度函数和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探讨了其动态演进与收敛性。结果表明:①1994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长偏慢,年均增速仅为0.80%,按照其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与波动上升三个阶段。低碳农业生产率均值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于我国东、中部地区,而较低的省份则集中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从增长源泉来看,绝大多数省份依赖于其农业前沿技术的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提升。②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缩小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农业技术效率经历了一个扩大、缩小、扩大的波动起伏过程,最终差距明显扩大;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则经历了一个扩大、大幅缩小、缩小的变化过程,最终区差距明显缩小。③总体而言,全国及东、中、部地区均不存在显著的收敛,但同时却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评论人认为作的文章很规范,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摘要中对模型的阐述不够准确;把灌溉面积作为灌溉投入的衡量指标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公式和运算符号存在笔误。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