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际经济学(1)

吴华妹、杨越/文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国际经济学(1)讨论专场于2014年12月13日下午13:30-15:00 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进行,来自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三位经济学学者分别就全球价值量问题、外资企业的选址决策、要素市场的扭曲度对出口的影响程度等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本次讨论的主持人是河南师范大学的胡国恒教授。

首先报告的是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刘瑶,刘教授近年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价值量问题,她此次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中国ICT产品的出口增长实现价格拉动了吗?--基于三元分解及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文章指出面对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新科技产品的依赖性明显加强,因此,刘教授利用2002-2013年中国与52个国家和地区ICT产品SITC五分位贸易数据,来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是否实现了“高质量高价格”,而不是依赖低价产品的“数量拉动”。刘教授利用三元边际的方法将中国ICT产品出口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并改进了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ICT产品出口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整体结果显示,中国ICT产业出口的种类非常齐全;数量边际仍是拉动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价格边际在金融危机后展现了重要的贡献,部分年份我国ICT产品的价格实现了高于世界平均价格的优势。从动态的角度看,12年间中国出口产品在52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和数量边际不断提高,但各国的提高速度不同导致了进口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实证回归的研究则显示,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中国出口的三个边际,即与两国的GDP(或人均GDP)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同属于自贸区或是地理邻近成正比;同时,进口国的法律保护和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会促进价格边际,而出口国的技术进步会促进扩展边际但会降低出口产品价格。

来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读研究生的李佩源对此做出了评论,他认为ITC行业占到那个中国出口的25%左右,所以对该行业三元边际的测量能够解释我国出口的最新趋势。但对于文章的结论中的自贸区对价格影响为正,与一般理论相悖,虽然文章对其原因解释为FTA国家之间的投资效应,但现实表明,中国FTA对象国很少,投资效应不应为主要因素,建议从汇率的变化等其他因素继续深入考虑。 

接下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刘佩源做论文报告,刘佩源利用Grossman-Helpman-Szeidl(2006)模型研究了外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选址决策,模型表明:效率高的企业选址时偏向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的地方,效率低的企业选址时偏向于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高的地方。同时各个地区的效率空间会被运输成本所压缩。由于中国东部、中西部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劳动力工资以及固定投资成本的结构差异,高效率的企业会选址于东南亚国家,效率处于中间的企业会选址于中国中西部,效率最低的企业会选址于中国东部。随后刘佩源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在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这种企业生产率与工资的负相关关系。最后他分析了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企业选址的效率空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中西部的影响大于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来自暨南大学的周康对此做出了评论,他认为文章结论与经济常识有一定的相左。一般普遍认为中西部地区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因此,虽然中西部地区固定投资成本高于东部,外资企业依然存在内迁动力。因此,企业选择的依据可能就不仅仅在于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需要证明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工资是基本弥合的。结论的矛盾点可能是基于Grossman最初模型假设并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如模型的FDI最初是市场指向型的FDI,而中国的FDI多是政府导向型的,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虑模型的适用性和拓展性。

第三个论文报告人是来自暨南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周康,周康基于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从要素市场扭曲这一深刻的中国经济现实出发研究多产品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为模式。通过匹配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工资效应激励了中国企业出口,并且这种激励的87%来自出口深度,只有13%来自出口广度;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一系列事实:扭曲对出口的激励主要来自中小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从扭曲中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外资企业则利用扭曲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中剥取更多利润;更令人担忧的是要素扭曲使中国出口企业日益依赖国内的廉价劳动成本,缺乏开拓精神,偏好数量取胜,在出口市场上频繁进退,难以形成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冲击的持续出口能力。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刘瑶对此做出了评论,文章在要素市场的扭曲指标存在部分争议,可以进一步将该指标细分到各个要素市场的扭曲度以及其对总要素市场扭曲度的贡献度,如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扭曲,自然资源的价格;其次,论文可以继续在出口企业的总额,深度和广度等维度出发,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分析。最后,在场点评人对该文章的立足点和创新点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学(3)于2014年12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417举行,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的田泽教授担任主持人与评论人,两位作者分别就各自的论文进行了报告与点评。

首先报告的是云南师范大学的杨永华博士,她报告的文章是《南-北国际分割生产效应的模型分析》,文章基于 DS 模型构建了一个南-北国际分割生产模型,把产品的生产阶段分为三个类型的区段:第一类是南北都能生产且生产率无差异的区段;第二类是南北都能生产但存在生产率差异的区段;第三类是只有北方能进行的区段,既体现了要素密禀赋,也体现了生产率差异的差异。最终文章通过模型推导发现:北方向南方分割第一和第二类区段的程度由分割生产节省的成本和服务联系成本决定;分割生产具有要素价格效应、技术转移效应、相对价格下降效应和产出扩大效应,最终引起分割生产产品的贸易增加;而分割生产中南北两国的含量和收益,由两国的要素成本、转移的技术及其水平和分割生产的产出扩大效应共同决定。

 

评论人认为该文章得出的结论如贸易的自由化更容易实现国际分割生产,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崛起的当下十分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希望可以对于南北国际分割的定义进行更好的阐释,文献综述部分可以对贡献和差异有更加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整理,同时可以考虑加入资本因素之后带来的变化。

 

第二位进行报告的是复旦大学的张鑫博士,他报告的文章是《环境规制、外商投资与中国省级出口竞争力》,通过构建连立方程组,使用GMM估计揭示环境规制、FDI与中国省级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1. 毗邻省份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会显著地增加本地外商直接投资,而本地环境规制的力度的提升对本地FDI存在抑制作用。2. 毗邻省份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会显著地降低本地出口竞争力,而本地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能显著地增强本地出口竞争力。3. 毗邻省份环境规制力度和本地环境规制力度既能直接影响本地出口竞争力,又能通过FDI间接影响本地出口竞争力,其综合效应是毗邻省份环境规制力度的影响为负,而本地环境规制力度的影响为正。据此,一方面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加强环境规制力度,鼓励出口企业发展清洁技术,增强出口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环境保护监管,实施引进外资与保护环境二合一政策,进而促进环境友好型的中国对外贸易出口。

 

评论人认为该文章逻辑清晰,描述准确,可以考虑加入近期较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