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际经济学(上)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学专场讨论会(专题十六、二十二)于2012年12月8日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理综楼举行。

  在专题十六的讨论会上,共有两位学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该讨论会的主持人是来自河海大学的田泽教授,评论人是来自山东大学的李颖老师。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戴觅博士,报告的题目是《汇率冲击、出口紧缩与企业创新——来自人民币升值的证据》。戴觅博士首先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报告人表示:人民币值升值尽管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的出口、产出和就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其带来的竞争压力有可能迫使我国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倍差回归的方法发现,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非出口企业多增加了11%,新产品开发比非出口企业多增加了大约2倍,而且不同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反应不同。

  评论人李颖对戴觅博士的报告进行了评论,认为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同时,李颖老师也对文章的具体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文章充分的实证分析表示肯定,也对模型的建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彭老师以及来自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同学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论文作者之一的戴觅博士逐一进行了解答,整个过程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对外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郑建明教授。,报告题目是《人民币汇率与中国 FDI 流入:嵌入引力模型的分析》。报告人首先介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而报告的文章利用中国与 30 个国家和地区 1999-2011 年季度面板数据指标从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汇率波动、出口开放度、进口贸易与投资关系、利率差距、经济增长率差距以及汇率制度变化方面考察了 FDI 进入中国的影响因素。作者的研究发现,人民币相对一国的双边实际汇率升值会显著降低该国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 GDP 和全部FDI的比重。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会显著减少该国对华投资;双边利差和双边贸易开放度也显著地影响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对华投资;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对中国 FDI 流入没有显著影响。

  评论环节,田泽教授与李颖老师都发表了对文章的看法。李颖老师提出,实证模型只是考虑了双边汇率水平,鉴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如果加入第三国汇率水平以及贸易方式等变量是否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李颖老师对于文章得出的双边利差影响无显著差别也提出了建议。

  在专题二十二的会场上,共有3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和评论人是来自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孙淑琴老师。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的青年讲师胡洁,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服务与失业》。本文建立一个国际生产分割模型, 制造品须透过多阶段生产 (multistage production) 而成, 其制造过程在国际分工中为内生决定。 制造业中间的生产过程除需要低技术劳工外,亦需要专业服务投入; 专业服务则由技术劳工生产供应, 其市场为垄断性竞争并具有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u) 特性。 再者,为探究国际生产分割对劳动市场之冲击, 考虑公平工资 (fair wage) 所引起的失业现象。文章发现, 并未如工业国家劳工团体所预期—国际生产分割不必然导致低技术劳工工资下降或失业上升;其中, 专业服务规模经济程度与要素替代弹性对于工资、 收入分配以及失业具有关键性影响。

    评论人孙淑琴老师联系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逐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导致的一部分生产活动外移,现场和报告者胡洁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且达成了共识——技术的进步没有使下游工人工资低,反而由于替代了上游工人而使对下游工人的需求增加,从而使下游工人的工资提高。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茅锐老师,报告的题目是《制造业对金融业的比较优势和全球经常性账户失衡的关系》。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有的国家资本账户流出而有的国家资本帐户流入,提出了制造业和金融业的比较优势是造成金融业失衡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李嘉图模型,分析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制造业比较优势国家和以意大利为代表的金融业比较优势国家的经常性账户,并分别采取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得出了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会贸易顺差,金融业比较优势的贸易赤字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优势会补偿金融业不发达造成的损失,从而改善福利,并指出存在比较优势的两个国家只有完全分工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
评论人孙淑琴老师首先对文章从小国经济到开放经济的分析以及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给予了肯定。并且指出了制造业会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是文章没有考虑到的,还提出联系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特殊性可以对资本账户失衡的原因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最后做报告的是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胡翠,报告的题目《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变化:资源重置效应还是自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利用OP方法计算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出口状态,将企业划分成一直出口、开始出口、停止出口和一直不出口四种类型,考察不同类型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变化和资源在同种类型企业间的再配置对工业总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却发现,不管是哪种状态的企业,资源的再配置都使工业总生产率下降。一直出口、开始出口和一直不出口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变化有利于工业总生产率的增长,停止出口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变化则表现为不利于工业总生产率的增长。此外,本文也对不同出口状态中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和国外市场中相应的变化也进行了分析。

  文/郝云飞 李福乾 李晓玲 宫梦颖   图/苗正 责任编辑/高莹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