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际经济学(下)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学专场讨论会(专题五十八、六十、七十一)于12月9日上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理综楼进行。该讨论会的主持人兼评论人是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张帆。共有两位学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的曾利飞。报告的题目是《全球化的收入分配效应与劳动收入占比》。本文的一个特点是从企业生产组织行为研究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外包显著提高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降低其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发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但影响幅度很小;资本全球流动弱化发达国家的劳动者谈判能力,并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竞争性下降;但是全球化降低劳动收入占比不是必然结果。

  评论人来自北京大学的张帆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文章在作者的努力下得出了明确漂亮的结果。点评之余,张帆教授提出了两点疑问:其一,文章使用的数据是截止2004年的,是否可以加入最近几年的最新数据;第二,文章提出的一个政策建议就是提高最低工资,这与经典的理论有较大的不同,人为提高最低工资有用吗?报告现场还有其他的学者进行了提问。提问之后,主讲人曾利飞对大家的疑问进行了逐一解答。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鲁晓东。,报告题目是《技术升级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变迁——从微观到宏观的弥合》。文章首先将出口品技术含量概念纳入到了传统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在理论上廓清了企业生产率,产品技术含量、进口国需求特征与出口行为的关系。然后利用中国的工业企业以及高度细分的产品数据,利用特殊的数据对接技术,将中国出口竞争力这一宏观概念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特征联系起来,从企业的角度解读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迁。结论表明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有效地促成了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以及产品质量的变化。这种互促关系说明提高生产率是实现产品升级以及中国出口竞争力可持续性的关键。除此以外,中国的出口技术竞争力还与企业的其他性质以及进口国的需求特征密切相关。

  评论人张帆教授表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模型得出了比较扎实的结果。张帆教授还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疑问:首先,文章的消费函数是否可以加入技术之外的消费品的其他性;其次,文章中实现了企业数据和产品数据的对接,这其中是否舍弃了大量的数据?对于张帆教授的疑问,报告人给予了一一解答。

  在专题六十的讨论会上,主持人是中山大学的王曦教授,评论人是湖北大学商学院的柳剑平教授。共有3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湖北大学商学院的程时雄老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工业行业R&D 投入的产出效率与影响》。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以中国工业行业(1993-2008)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工业行业R&D 投入的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报告得出本国本行业R&D投入、本国其它行业R&D投入、外国本行业R&D投入都显著的促进了R&D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在报告的过程中,在场学者和同学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问,其中来自中山大学的杨娇辉博士就对报告中的数据采集来源和DEA、SFA两种研究方法差异性提出了相关疑问。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金融学系博士研究生杨娇辉,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市场分割,央行干预与远期外汇市场效率》。杨博士介绍到,由于我国汇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形成了境内DF和境外NDF两个市场同时并存的特殊分割结构。报告就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人民币境内外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并最后基于学理并辅以实证分析,解释了两个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异同,对人民币汇改和央行的市场干预行为给出了政策建议。

  评论人柳剑平老师对该篇报告的专业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中国国内与国际外汇市场存在的客观差距。同时,柳老师点出了报告的三大创新亮点。最后,柳老师提出了对DF,NDF两个市场静态分析改进的相关建议,并指出文章在实证分析方面,应该采取一个合理的变量来衡量央行干预的影响。

  第三位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蔡晓慧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融资约束和FDI》。报告通过严谨的数理方程得出融资约束降低在位厂商平均生产率等相关结论,指出减少融资约束增加了本国FDI流入,但减少了本国出口和FDI输出,并且证明了FDI的流入确实可以缓解本国融资约束的结论,提出改善东道国市场环境,降低东道国厂商使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固定成本,从整体上降低东道国的道德风险,就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诸多建议。

  主持人王曦老师和杨娇辉博士分别先后就报告人的报告发表了评论,指出本文研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并对蔡老师扎实详尽的知识储备,严谨全面的研究作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专题七十一的会场上,讨论会的主持人和评论人是河海大学的田泽教授。共有2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冯迪博士,报告的题目是《非位似偏好、收入分布与本地市场效应》。根据非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论文构建包含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分档次消费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发现,同一门类下不同档次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与此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

  评论人田泽教授认为论文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将收入分配与市场效应联系在一起,比较有新意,从非位似偏好出发,将需求结构变化引入重力方程,将收入结构与需求结构做了进一步拓展,对消费品档次进行了细分,实证结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实际意义。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随洪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认为文章的计算量很大,对文章中一些指数的计算提出了疑问,收入分布估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等,作者对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第二个进行报告的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蒋为,报告的题目是《国际生产分散化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吗?》。本文在构建国际生产分散化分配效应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假说,以中国 2002-2007 年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认为,国际生产分散化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的重要原因,且这种负效应与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阶段有关;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我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明显的“U 型”现象。

  评论人田泽教授认为全球化、业务外包和离岸生产是当今贸易和FDI发展的现实,中国和印度等金砖国家成为承接外包的重要国家,论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效性很强。论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与现实相符合。田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何区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同时提出了对论文的建议,认为研究可以将中国(制造业外包)与印度(服务业外包)进行对比,体现两国的差异性。随洪光老师认为可以将理论模型放到论文的前面部分,比较符合论文写作的范式。其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评论人田泽教授对专场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李爱平 李福乾 李晓玲 宫梦颖 图/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