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农业经济学(上)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农业经济学专场讨论会于2012年12月8日下午至9日上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理科综合楼举行。

农业经济学专场讨论会共分为3场。首场讨论会于8日下午举行,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张依缸老师,评论人是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王家传教授,同时,张依缸老师也担任评论人。共有三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三峰,论文题目是《信用评级缓解了农户正规金融信贷配给吗?——基于全国10省农户借贷数据的经验研究》。文章基于国内外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农户正规金融信贷配给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目标是探究中国政府的供给型金融制度改革是否起到了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作用。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我国信贷配给现状并给出我国农村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得出存在信贷配给的原因: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综合效用,过高的交易成本以及农户缺乏抵押品。文章同时指出,现有文献对信贷配给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分类上也各有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综合国内外文献给出信贷配给的定义,具有创新意义。除此之外,文章还在三个方面较以往文献有所突破:一是改变以往选择一个或几个地区选择性农户数据的方式,采取全国取代表省份的方法;二是以往影响因素分析集中在农户收入等个体样本特征和农户借贷期限、利率等借贷事件特征;三是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规范的实证分析,以往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文章通过数据搜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分析。文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的信贷服务缓解了农户的信贷配给,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王家传教授认为论文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视角独特,思路清晰,尤其对其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得出的切实结论给出较高评价。同时他也指出影响信贷配给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抵押担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素。张依缸老师则从稳健性检验方法和采样过程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同时认为信贷配给涉及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涉及交易成本。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贾伟,论文的题目是《地方保护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文章研究背景是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征和中国的省份的地方保护程度,其理论基础是劳动力转移会改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产出、贸易和就业。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Poncet模型,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实证。文章的结论是,中国总体地方保护程度处于下降趋势;产业各部门的地方保护程度都在明显的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阻碍了中国整体地方保护程度的下降。针对以上结论,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对于该篇论文,王家传教授认为其选题有所创新,结论综合性比较强,政策建议具有启示性。同时指出论文采用的2007年的数据时效性不足。张依缸老师认为文章仅仅指出产业上服务业地方保护程度最高,但没有深入探究服务业地方保护程度高的原因,可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位论文报告者是西北大学经管学院的李娟伟,论文的题目是《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产品价格波动——基于1997-2010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章首先结合相关文献提出问题:中国国内究竟还存在哪些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能够保障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稳定?其次,文章以农产品相对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农村和城市的两部门模型,首先在理论上探讨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机理,再以理论分析为依据,结合1997-2010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具体关系,为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结论认为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形成当前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且受城市倾向型投资与土地政策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投资效率相对较低,土地要素存量快速下降,这些不利因素都加剧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加之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正滞后效应,也给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增添了难度。对于该篇论文,王家传教授认为其选题精当,要点明确。但同时他也指出“收入差距扩大是形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文章并未明确阐释,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流通服务费用和攀比心理等。张依缸老师认为文章模型中对供给方面考虑较为详细,但对需求方面有所忽略。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农业经济学专场讨论会第二场于2012年12月8日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理综楼举行。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和评论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张晓波教授,共有3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第一位报告的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樊明老师,报告的论文题目是《最佳粮食后备储备模型及中国最佳后备储备估计》。文章认为粮食后备储备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如果后备储备太多,则就有较大的可能在新粮上市后仍有大量后备储备未被消费。与过剩的粮食后备储备相关的费用称为存粮过剩成本。相反,如果后备储备太少,则就有较大的可能不敷需要,短缺的粮食要到国际市场高价购买。因到国际市场高价购买粮食所增加的费用称为缺粮成本。由于粮食消费是波动的,可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这样,在给定粮食后备储备的条件下,粮食过度储备和粮食短缺都以一定概率发生。最佳粮食后备储备是指使得存粮过剩成本和缺粮成本的期望值之和达最低的粮食后备储备。文章依此建立了估计最佳粮食后备储备模型,并对中国最佳粮食后备储备进行了估计。评论人张晓波教授指出由于从2007年开始世界粮价的波动比较大,粮食储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正是探讨最佳的粮食储备,对我国的粮食储备有很好地指导意义。

第二位报告的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尹朝静,报告的论文题目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农业发展的和谐共进——一个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文章在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了考虑非合意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所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模型,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考虑农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程度,从而将三者纳入到一个统一分析框架。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对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模式进行来自制度变迁视角的解释,试图从实证上阐释农业绿色生产力革命背后的制度原因。文章的研究发现:(1)农业绿色生产率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成为转型期中国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2)绿色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3)绿色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的省区差异性较大。作者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扩大绿色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评论人张晓波教授指出十八大提出了绿色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农业生产中,文章的选题很新颖,以上研究很符合这些要求。

第三位报告的是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徐忠老师,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微观经济视角下海水养殖的范围经济分析》。文章在对山东、江苏两省海水养殖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单品种养殖模式和多品种养殖模式在收入和成本上的差异,阐明养殖户选择多品种养殖行为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发现,不养殖鲆鲽类的模式收入最高,混合养殖模式次之,第三是鲆鲽类综合养殖模式,收入最低的是只养殖大菱鲆的模式。从成本上看,大菱鲆养殖成本最低,海参养殖成本最高,大约是大菱鲆养殖的3倍。鲆鲽类综合养殖和不同品种混合养殖的成本差别不大。养殖户在选择养殖模式时,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即收入的高低和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能够承受的风险,即不同养殖品种在经验、技术、疾病方面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简单平均和加权平均的范围经济情况,进一步证明养殖户的养殖模式选择行为。评论人张晓波教授指出文章的题目很好,现在对于水产品养殖的研究还比较少,作者进行实际调查是值得赞扬的,对于我国水产品养殖有很大的作用。

文/邢睿、毛会贞、杨蕾  图苗正 杨正  编辑杨燕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