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经济史

12月8日-9日,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经济史专场讨论会在山东大学理综楼举行。讨论会分为两个专题会场举行,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陈强教授主持,共有7位入选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在专题十一的会场上,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孙圣民教授,其论文题目为《生产资料、劳动力退出权的次第取消与经济失衡——对1958年大饥荒成因的制度变迁思考》。作者从学术界中Lin(1990)与Li and Yang(2005)关于“究竟是何种制度如何导致了大饥荒的发生”的争论入手,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使用半参数贝叶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现实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大饥荒的成因主要在于次第取消农户生产资料退出权、劳动力退出权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对论文进行了评论。他对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时间上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提醒信息统计失真对大饥荒产生的区别于一般饥荒的独特影响。

第二位发言的是陈强教授。其论文题目为《CLIMATE SHOCKS, STATE CAPACITY, AND PEASANT UPRISINGS  IN NORTH CHINA DURING 25-1911 CE》。报告中,他谈到气候灾害、人口密度及政府能力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通过构建BC25‐1911CE之间中国北方几省在历代王朝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及政府能力变化的变量函数,发掘出其与农民起义的关系:严重灾荒与农民起义成正相关;王朝年龄到后期起义发生的概率变大;政府救灾能力提升,则起义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评论人周建波指出在考虑内乱关系时强调气候的作用,是值得学习的亮点。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李楠在评论中也对该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李楠博士随即发表了题为《文化差异与移民:中国历史上文化因素对移民长期影响的考察(960-1982)》的论文报告。他通过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数据和经验,采用遗传生物学的工具作为地区间文化差异的指标,考察地区间文化差异对移民数量的影响。
周建波和陈强对其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文化移民的视角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相对一般考虑经济、战争对移民的影响,文化因素是比较新颖的研究角度。

第四位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的祝猛昌。其论文题为《政治精英结构演化与经济自由化改革》。他通过比较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苏联近代史中国务院代表与地方代表在中央委员会中比例的变化与经济形势的变更的联系,得出国务院的技术官僚更倾向上收经济权利的结论。

评论人周建波指出,该论文选题符合人力资源转化,民间的自由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李楠博士在点评中建议论文最好采用定量分析,深化因果推论。

在12月9日进行的专题六十二会场上,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复旦大学的刘冲。其论文题为《流动性冲击、风险分担与银行间市场:金融史视角》。该文延续 Allen and Gale(2000 )的模型, 研究了流动性冲击下银行间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构建了微观银行学模型 ,比较了异质性流动风险下银行自给自足与存在银行间市场两种情形的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以“白银风潮 ”作为流动性冲击的自然试验,选取 1932 —1 936 年上海银行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设。

陈强教授对论文做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文章使用了较新的LSDV法估计动态面板:但由于样本和自由度的限制,可能不适用此法。建议同时使用传统的GMM方法,并比较两者的结果。

第二位进行报告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郭广迪教授。其论文题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马克思经济学》。作者提到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再认识、再研究,以探讨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共性。 

评论人陈强肯定了郭广迪的发言。同时建议加入定量分析,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分为几类排序,然后通过画直方图看其分布。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姚清铁。其论文题为《近代中国典型家族企业继承模式探讨:基于信任的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对称信任支撑着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延续;在信任不足的情况下,继承扩张会使家族企业走向分裂;而保持企业小规模则是信任不足的情况下家族企业的长寿之道。

陈强教授在对其论文进行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他谈到,模型设计中信任某人与关心某人的效用是两回事,案例与理论模型的关联似乎并不那么强。

文/廖雅兰 耿君  责任编辑/安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