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福利经济学

2012年12月9日上午8:30—10:00在山东大学理科综合楼217教室进行了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福利经济学的专题讨论。相关领域的3篇文章的作者分别进行了报告。本场讨论的主持人和评论人分别是来自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任保平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的李清彬。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的李清彬,其论文题目是《中国居民幸福-收入门限研究——基于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基于两个实验经济学的结果,从相对收入角度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CGSS2006年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收入门限值大致为人均收入3300元;对于像我国这样从中等收入跨向中上等收入水平的转型国家来讲,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需要更加关注自身权利、平等和公平等非收入因素。

任保平老师对该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文章格式和模型构建尚可,但在文献综述和模型建立上思路不是很清晰,在思想先进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分省数据和政策含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随后,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黄静作了题为《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产差距研究——来自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的报告,其借鉴基尼系数的群组分解和来源分解原理,利用CHN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近十年来城镇居民住房财产差距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财产差距不断加,来自区域因素、家庭收入、户主所在单位性质和职业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投资性房产对住房财产差距的贡献度较高。作者建议实施防止投机和扶持住房困难群体的政策。与会人员主要针对群组分解的交叉影响和组间贡献率进行了交流。

第三位是来自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钞小静,其论文题目是《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作者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出发,以OLG模型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来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78-2010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3SLS和GMM检验。结论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利于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转化,从而顺利实现劳动力质量提高,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由于时间原因,后两篇论文的点评和讨论较少,以报告人的讲述为主。

文/颜廷爱 苏慧慧 王旭光  图/甘泽政  责任编辑/单小霞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