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发展经济学(分会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发展经济学专场讨论会(分会场一第二场)于2011年12月10日下午14:00至15:40在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校区第四教学楼106教室举行。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沈凌老师,评论人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沈凌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周晔馨老师。该场讨论会共有3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孙晓华老师,其论文题目是《R&D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孙老师首先介绍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自己文章的创新之处以及总体的框架,然后详细地讲解了文章的方法和结论以及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他指出文章主要是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制造业15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解,对产业间、国际贸易和FDI三种渠道下的R&D资本溢出进行衡量,进而以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个制造业来看,产业间R&D溢出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国际贸易和FDI途径下的R&D溢出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从按照行业特征分组的估计结果看, 产业间R&D溢出推动了轻纺制造和机械电子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国际贸易和FDI渠道下的R&D溢出有助于轻纺制造业生产率的改善,但是对资源加工和机械电子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负效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两类行业的技术进步。最后,孙老师指出由于数据不足使得文章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对于该篇论文,沈凌老师在肯定论文作者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问题与作者探讨,首先,沈老师认为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劳动的投入仅仅依据劳动力人数的投入来衡量显然是被低估了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劳动力人数也许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的质量可能会获得很大的改善,从而这一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就会被归入技术进步里面,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沈老师认为该文章的结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因为文章的结论认为R&D投入对T&C(技术进步)的作用是负的,这显然与理性人的假设不符,也与现实存在着矛盾,因此,文章需要进一步进行解释以期给出一定的政策启示。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周群力博士,其论文题目是《姓氏与信用:中国农村金融中的关系嵌入、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农村信用社的农户信用评级为例,研究了传统宗族关系网络嵌入到新生的正式制度中的过程。研究主要有两个发现,一是在村内属于大姓的家庭能够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打分;二是当农户的最终信用评级偏离其打分所应得的等级时,大姓家庭还能够以更小的概率在最终的信用评级中被调低。从这两点发现可以明确地看出传统的宗族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如何嵌入到正式的金融制度中去的。由于宗族势力的影响,新生的制度仍然残留了资源配置的不平等问题。周博士认为该文章能够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以及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嵌入提供经验证据。

对于该篇论文,沈凌、周晔馨老师首先肯定了作者的选题意义以及对这篇文章做出的努力,接着针对这篇文章也提出了两点问题,希望作者能够据此进一步完善文章。问题一,文中的间接效应以及直接效应是否是因为打分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问题二,为什么将社会资本排除在模型之外?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最后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的周晔馨老师,其论文题目是《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来自中国农户收入的经验证据》。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于社会资本是否是穷人资本这一观点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采用的是CHIP2002数据,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不平等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两个渠道——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一假说进行检验。文章完善了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并构建了综合指数,首次获得了完整的社会资本回报率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区收入水平变化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影响。估计结果几乎没有发现支持该假说的证据,反而倾向于证伪该假说:收入低的农户在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回报率都低于高收入农户,从地区差别来看也是有利于富裕地区农户。总的来看,社会资本是一个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因素。

对于该篇论文,沈凌老师认为作者还是对文章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文章的整体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后,沈老师对该讨论会的论文做了总的评论,并感谢各位作者的精彩演讲。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