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宏观经济学(分会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宏观经济学专场讨论会第四场于2011年12月10日下午16:00至17:40在上海财经大学武川校区第四教学楼101教室举行。该会场的主持人与评论人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张敏老师。共有4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为大家做报告的是北京大学的纪洋,论文题目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基于2002~2007年6省家庭住户调查的研究》。文章完成了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名义工资粘性的首次估算,并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粘性程度处在世界较低的水平,即工资调节机制非常灵活。作者认为这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说明中央银行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带来物价水平上涨,而不是产出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区分劳动者的收入、工龄、户口、企业类型、行业等特征,对不同人群的工资粘性程度进行了细致的测算。进一步,本文还创新性地利用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向下净粘性的估算结果,区分了名义工资的向上粘性与向下粘性,发现自2002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向上粘性不断减少,而向下粘性不断增加。

评论人认为数据选取有待商榷,首先是年份、地域过少,其次是将换工作劳动者的数据剔除,这种合约粘性似乎不是特别合理,同时地域性的差异会带来劳动者灵活性的不同,是否应该区别对待。

第二位是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吴化斌做报告,论文题目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宏观福利分析》。文章结合中国收入分布数据,构建了一个异质收入的货币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地评估了个人工薪所得税7级新税制的福利效应。理论分析表明,税制改革不仅直接改变税后收入从而影响消费储蓄行为(局部均衡效应),同时还会通过改变资本市场均衡来间接影响个体决策(一般均衡效应)。数值分析显示,以上两种效应使得在新税制下,中间收入人群(税前月收入0.2~2.2万元)的福利有所上升,增幅为0.36%~6.72%不等;而高端收入人群(税前月收入高于2.2万元)的福利则普遍下降,降幅为0.71%~7.01%;余下的最低收入人群影响不大;整个经济的总福利提高约3.56个百分点。此外,尽管幅度较小,但新税制会推动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上升。

评论人肯定了文章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同时认为考虑到可得数据序列的长度,可能需要讨论结论的稳健性;另外建议模型中收入异质性的假设调整为劳动效率的异质性,从而使阐述更加清楚。

第三位进行报告的是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的项后军,论文题目是《通胀预期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问题研究》。文章比较地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对资产价格(股价和房价)做出了反应,以及做出反应时是否对不同的资产价格采取了区别化的反应方式、反应的非对称性与急缓程度,以及这其中通胀预期因素所扮演的角色问题,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分别对房价和股价做出反应,但通胀预期在不同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明显不同;(2)货币政策“关注”房价而“盯住”股价,即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容忍房价上涨,除非这种上涨伴随着通胀预期增强,才“间接地”对房价作出反应,但货币政策通常并未考虑通胀预期“直接”对股价作出反应;(3)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房价作出正向反应,且随着通胀预期的不断攀升反应强度逐渐增强,但并非在整个样本期内都对股价作出反应,而是采取所谓的“调牛不调熊”的非对称反应,且这一反应强度随股价涨幅的增加而逐渐增强;(4)上述两种非对称反应均具有逐渐(平滑)调整的特点(STR模型的特点)。此外,文章最后还从政策层面上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持续性问题。

评论人张敏老师充分肯定了项老师精彩的报告,与会学者对通胀预期的计算方法提出询问,报告人解释该指标使用滞后一年的数据衡量。

第四位进行报告的是浙江工商大学的陆雪琴,论文题目是《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模型初探》,文章从CES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偏向的定义出发,对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过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数理阐述。作者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与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弹性,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有关。而人均资本的变化又会受到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两者变动的相对大小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非常重要。在索罗模型和拉姆齐模型中考察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较困难,因为稳态时不允许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存在。

与会学者对于文章中提到的投资增加导致劳动份额下降这一传导机制提出疑义。由于专题会议时间有限,学者们将在接下来的晚餐中就上述问题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