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产业组织理论(分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产业组织理论(分会场一第一场)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产业组织理论专场讨论会(分会场一第一场)于2011年12月10日下午14:00至15:40在上海财经大学第四教学楼101教室举行。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和评论人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钟鸿钧老师。共3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位论文报告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刘诚,论文题目是《最优专利授权形式与市场进入时序——基于内生时序的空间价格歧视模型》。该文通过构建双寡头的空间价格歧视模型,探讨了节省交易费用专利持有企业的市场进入时序策略与最优专利授权策略间的相互关系。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同时进入还是序贯进入,专利持有企业都不会采用固定收费方式对外授权;当专利的技术创新较小时,专利拥有企业会采用特许权收费的授权形式,否则,将不授权。专利持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先动优势与其授权倾向成反向关系;当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市场进入时序时,专利持有企业会主动选择成为市场跟随者。  

评论人钟鸿钧老师建议介绍模型时把博弈顺序放在前面,这样问题能讲得更清楚。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孟大文,论文题目是《Price and Advertising Signals of Product Quality with Minimum Demand》。作者讨论了经验商品垄断者的定价策略与广告策略。论文发现,当考虑最低消费时,卖者以失真高价去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能力有限,现有一般的价格-质量关系和广告-质量关系将不再存在。

评论人钟鸿钧老师建议多加一点文字来解释论文关于最小需求的假设;同时提到论文的观点是最小消费会改变价格-质量关系,只要消费两期就可以说明关键问题,不用考虑无穷期显得很复杂。

第三位作报告的是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徐骏,论文题目是《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即时通讯软件平台定价策略研究》。论文对即时通讯产业的“用户黏性”的经济学内涵做了初步诠释,把它理解为附加在用户数量之上的用户在线时长,以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全部用户的总在线时间作为用户黏性的代表。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即时通讯软件看作一个联结用户和广告商的双边市场,分析了垄断性平台和横向差异化的双寡头平台的定价策略。两种情况下,平台都会用从广告商处获得的收入来补贴用户,但在后一种情况下,竞争效应使补贴程度不仅取决于平台本身,还取决于竞争对手。

评论人钟鸿钧老师认为把即时通讯作为双边市场的切入点很不错,但不同意用户与广告商间的外部性是单向的假设,即只有用户对广告商的外部性,这也不符合双边平台市场的定义。钟老师还指出既然把“用户黏性”界定为用户在线时长,用户效用函数除了价格、用户数量就还应体现在线时长,但本文没有做到这一点。另外,作者还要注意在线时长是企业可以以各种手段影响的变量,这样可以考虑的就不止于定价策略;钟老师还提到“用户黏性”与switching costs有一定关系,建议作者参考相关文献。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