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黄益平教授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采访录

 

采访记者: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牟劲龙

记者:黄教授,您好。我想就您个人经历提一个问题,您的硕士专业方向是农业系统分析,博士论文是关于政府干预与中国农业绩效问题,都是关于农业问题的。后来研究领域却慢慢转向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这种研究领域的转换是如何顺利实现的?

黄益平教授:其实我转换研究领域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并不是我规划了要去做什么工作。在我看来,虽然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所有的经济学,最重要的是经济学的基本素养,不管是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还是其他的经济学,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其实是一样的,当然,每个领域肯定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记者:对于从未走出校园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对中国宏观问题的研究能力,您能给些意见吗?

黄益平教授:要加强对中国宏观问题的分析和把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理清楚一般宏观经济的的机制,比如说对于价格上涨有人认为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传导的,但这就不是一个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其实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价格上涨是由于货币或预期等宏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二、善于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宏观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每个国家来说,宏观问题都不一样,对于同样的政策调整每个国家的反应也不一样。比如说中国和美国的银行不一样,所以对同样政策调整的反应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一方面要学习好理论,一方面要关注实质。

记者:201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您说过担心政府过早放松信贷政策或恢复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那对于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您怎么看?

黄益平教授:我认为央行此次调整不算是过早放松信贷政策,这次的调整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社会融资总量在下降。央行此次的政策调整的目标和以前有些许不同,过去央行扩大信贷规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得社会贷款数量增加,所以导致货币扩张。而现在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融资总量,而社会融资总量中贷款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前段时间我们看到资本流出和影子银行活动开始收缩,实际上社会上总的流动性状况在收紧的一个表现。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为了政策扩张,而是为了稳定金融体系。

记者:我们看到您一直在呼吁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问题,认为要素价格的扭曲是造成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要素市场的改革即资金、劳动力和能源等要素价格向市场价格回归,这也意味着大多数要素价格按照目前的水平要进一步上涨,那么我们在要素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来避免通货膨胀?

黄益平教授:我觉得在要素市场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相对较高的通胀压力。因为所有的生产成本的上升比如工资、能源、土地成本、资金成本上升都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生产成本上升会对通胀造成压力,所以以后我国的通胀压力会比较大。但是从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可以收紧货币政策,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宏观政策应该“货币紧,财政宽”的一个原因,今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上稍微紧一点,面临的通胀压力就可以稍微小一点。归根到底,决策者需要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找到一个平衡点。

记者:我国政府表示,到2020年,要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您认为这一目标的完成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黄益平教授:首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来支持、需要有旺盛的金融活动需求,我觉得中国经济有这个实力。其次,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也非常重要,金融人才在哪里,金融活动就在哪里。国家可以在税收等方面为金融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愿意留在上海,以上两个方面政府都可以解决。

但是以下三个方面国家还需要做出努力:第一,要使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资本不能自由流通肯定是不行的;第二,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要对经济行为有清晰的界定;第三,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动,合理正确的决策需要各种信息,经济信息和政治信息要达到自由流动才能使经济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根据对黄益平教授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教授本人审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