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区域经济学(分会场

  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区域经济学专场讨论会(分会场三)于2010年11月21日上午10:15至12:15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2号楼107教室举行。该讨论会的主持人是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的王金营老师,评论人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鲁礼新老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钱学锋老师。共有3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梁雄军,论文题目是《制度变迁中的个人所有权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作者认为浙江省台州市最近30年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个人所有权恢复和重建之上的内生型民营(私营)企业的率先发展和持续发展。在台州,个人所有权的恢复和重建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一是农民“有限退出农业”;二是农民获得经济自由;三是在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造和民营(私营)企业发展中,确立了人力资本产权。作者利用台州市21家企业31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治理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治理绩效的结论。作者认为台州市的经验表明,个人所有权在实践中可以并且已经向人力资本产权方面拓展。所以作者建议,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应当成为重建和发展个人所有制的一个重点;但需要政府创新的引领,并为经济组织的创新提供一系列制度安排。

  对于该篇论文,钱学锋老师首先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几个问题:前言的数据罗列的过多,影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应该加以压缩;其次,文章在前文主要谈的是人力资本产权,但后文却谈到的是人力资本,二者之间的衔接有待加强。与会的嘉宾以及学生与作者就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中共韶关市委党校的欧阳建国,他的论文题目是《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本项研究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框架下,讨论了经济增长差异收敛的数理过程,及可能的敛散速度。作者以广东各地区常住人口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把统计部门公布的各地区的人口数据统一调整到可比的常住人口指标上,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还用多项差异的测度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科学地测度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通过对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模型及其推广的讨论,准确地判断了广东区域经济增长的敛散性及其敛散形式。文章研究的结论显示:1.广东经济水平虽然居全国的前列,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人均GDP的标准差从1978年的173元扩大到2007年的5036元,最高最低地区间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4.39倍扩大到2007年的7.9倍;从整体上看,未加权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走势表现出整体上的上升。计算分析还表明,广东区域差异78%来自于珠三角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间的差异,22%来自于地区内差距。2.研究计算σ序列值显示,从1978年至2007年,总体上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以年均1.93%速度发散。3.通过β绝对收敛检验的计算分析可以证明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从总体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区域经济差异未发生β绝对收敛,且以年均2.793%的速度发散。但在引入条件控制变量之后,可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2007年的30年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着β条件收敛,年均收敛速度为1.37%。4.从β条件收敛的检验估计方程可以知道,可以判断在1978年至2007年期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俱乐部收敛。

  对于该篇论文,钱学锋老师充分肯定了文章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出数据收集的非常丰富。但是应该注意几个问题:文章未解释选取广东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是否具有局限性,应该加以说明。此外,在推导收敛性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有欠妥当,应该加以改正。鲁礼新老师也充分肯定了文章在数据收集方面做得工作很细致,对现实情况了解的十分清楚,作者作为一名行政人员仍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但同时也指出文章的前后内容关于假说有欠推导。

  第三位论文报告者是来自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的胡晓珍,她的论文题目是《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与收敛分析》。作者认为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忽略环境污染成本,导致对经济效率与经济收敛的分析失真。所以作者在考虑环境污染情况下对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指数重新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探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随时间演化的趋势。作者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间,我国的环境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前提下,各地区均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

  对于该篇论文,鲁礼新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研究价值,但同时也提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否一定要考虑GDP要素,因为当今统计的GDP数据中包含了环境污染的部分,是否应该剔除。钱学锋老师也充分肯定了文章的研究意义,指出在当今社会日益注重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十分必要。但也指出了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方程在估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由于胡晓珍作为两天来本会场参加论文报告的唯一一名女学者,其研究的问题引起了嘉宾和学生的浓厚兴趣,其中欧阳建国老师也从内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的角度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作者可以借鉴。另外,参会的学生也提出该文的Malmquist指数的测算依据不太清晰,以及该文认为边际报酬递减的收敛机制有待研究。

  最后,主持人王金营老师对该讨论会的其他论文进行了总体评论,并对每篇文章提出了今后应该探讨和注意的问题,论文作者也对相关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并感谢点评人给出的相关建议,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王金营老师也针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促进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希望每一位经济学同仁一起努力,特别是青年经济学者更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