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汇丰金融研究院论文专场综述


2009年12月13日上午8:00,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第二分会场401教室,由香港大学的宋敏教授主持的汇丰金融研究院专场会议如期举行。会议讨论了四个议题,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探讨深入,是一次学术与思想的碰撞。

首先报告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牛播坤博士,论文题目为《2009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报告》。作者报告了基础性金融衍生品经受金融危机极端压力测试及其在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的表现结果,指出08年全球股指期货交易量上升18%,但由于衍生品种不同,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作者指出了机构投资者选择向场内市场理性回归的现象。基于以上事实,作者提出了规范CDS的几点建议。评论人就此文提出了几点看法:第一,CDS没有标的物,相当于是一个赌博的模式,这种交易产生不作为,是否应该作废。第二,两个《巴塞尔协议》都提高了对资本金的要求,但应运而生的“表外业务”正是逃避这种要求的很好手段,是否可以说表外业务大发展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凶手之一。第三,就是考虑CDS的标准化会造成市场萎缩,是否会限制它的发展。

接下来是来自中山大学的林伟斌博士,他的论文题目是《人民币汇率决定和波动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文章框架主要包括模型、实证和对策。首先作者汇报了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情况,随后谈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外汇市场建设的问题。由于人民币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受到强制结售汇和窄幅上下线波动的限制,中央银行为了稳定外汇市场交易的规范性和活跃度,过多的介入外汇市场,从而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市场弹性很小。作者在详细分析1994年~2005年期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央行内生干预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和波动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并解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的人民币汇率为何能够保持十余年的超稳定状态,即所谓的“中国式汇率制度之谜”。并得到短期汇率波动幅度成比例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生的指令流规模等结论。评论人表示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很多发人深思的政策性问题,与作者探讨了指令流数据的获取问题以及预期和市场反映时滞的问题,并就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交换了意见。

第三篇文章是来自东北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学院史永东教授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作者首先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我国尚未有基于全账户信息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和交易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作者利用深证证券交易所所有投资者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基于财富水平,将个人投资者分为小个人组、中个人组合大个人组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分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分别基于股票过去收益率、市场走势、涨跌幅度和周内效应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长短期交易行为和策略做出了实证分析。评论人对作者分析结论有效期的长短提出疑问并就具体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问题交换了意见。

本次会议的最后一篇文章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翟永会博士的论文——《企业年金发放期的领取方案研究》。作者对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方案进行动态化处理,在给出一系列假定条件之后,分别构造了PLA、ELA、ELID三个模型,并对年金领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为员工退休后选择何种领取方式的年金提供了参考。文章通过模型的论证得出了下列主要结果:(1)ELA方案和ELID方案在风险资产上的最优权重多数在10%-30%之间。(2)ELA比ELID更保守,预期寿命超过70岁或者没有遗产动机的计划参与住宜选择ELA方案;身体状况不好,没有遗产动机的人群适用ELA。(3)PLA对任何人群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评论人表示该篇文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在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上沿用了主流文献的方法,使得本文的自主创新性有待提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