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区域经济学(分会场三)论文专场综述

本次年会的区域经济学专场讨论于2009年12月13日10:10至12:10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举行,相关领域的3篇文章的作者分别进行了报告。本场讨论的评论人是浙江大学的朱希伟老师和南京大学的孙爱军老师。

首先为大家作报告的是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的胡艳君,她报告的题目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对长三角16市的考察》。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际以及统计资料的可得性,主要从历史发展基础、区位因素、资本因素、政府支出、市场因素和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离上海的距离表示的区位因素、政府支出、人均储蓄水平以及第三产业对长三角 16 市经济增长及其差异形成没有显著的影响;长三角 16 市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而收敛的条件就是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而这些因素也是较落后市缩小与发达市之间差异的条件。这些结果也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市目前仍处于靠投资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而消费品市场状况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希伟老师认为文章在遗漏变量、自相关和异方差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孙爱军老师认为该文章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结构条理清晰,但是在变量选取等细节方面需要进一步修改。

接下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邓慧慧为大家带来了《贸易自由化,要素分布和制造业积聚》的专题报告。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包含三区域,两部门,三种生产要素的空间均衡模型,其中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使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下的两种要素(资本、劳动力)的柯布-道格拉斯组合形式,以此分析要素分布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及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另外,文章尝试在开放经济下,探寻贸易自由化对要素分布与制造业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1) 资本密集度的增加促进制造业集聚,并且在一个较大的市场,当贸易成本较低时,资本的集聚倾向大于劳动力的集聚倾向,反之则资本的集聚程度低于劳动力的集聚程度;(2) 当拥有更大消费市场的沿海的外贸优势非常大时,国内区域间贸易壁垒对东部的制造业集聚不构成影响。规模报酬递增,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及工业中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东部的制造业集聚,而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要素和制造业的平衡分布;(3) 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中国贸易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新的源泉,也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健发展的坚强后盾。
朱希伟老师和孙爱军老师对这篇文章表示赞赏。从文章选题到研究方法均有独到之处,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后,朱希伟老师针对文章的模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可以采取包含双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这样更加有利于得到更加明晰的结论。

最后为大家作报告的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毕超,他带来的文章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区位决策实证分析——以食品制造业为例》。文章运用1998年到2007年间中西部地区20个省(市)的食品制造业微观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区位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丰裕度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区位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规模总体来说无显著影响。集聚的溢出效应在2003年之前小于竞争效应,之后趋于增强并超过竞争效应;劳动力素质的影响仅在长期显著;政策因素仅对向中部地区迁移的企业有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各级各地区政府更好的推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朱希伟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内容清晰,是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相关问题的很好尝试。同时,他指出文章中相关指标的选取存在问题。孙爱军老师认为文章通过细分行业的方法研究区际产业转移问题,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但是,文章在变量选取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以及滞后效应的探讨过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