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陈平教授访谈录

 
记者:您对混沌经济学有比较多的研究,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词汇,您能不能为我们解释一下“混沌”的含义?国外的混沌经济学已涉及经济周期、货币、财政、股市、厂商供求、储蓄、跨代经济等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国内经济混沌的研究在逐步发展,您如何看待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陈平教授:更确切地来说,混沌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就是应用非线性混沌理论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混沌的含义就是复杂。我们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从1985年开始的,早在那时我就认识到了这种现象,在1988年研究货币浮动理论,矛头直接对象的是弗里德曼的外生货币理论,再到反对卢卡斯的微观基础理论,再到当今的计量模型;探讨演化经济学,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框架理论,我们主要从数据中探讨问题,支持内生货币理论,支持马尔萨斯、马克思、熊彼特、哈耶克的演化经济学。1994-1996年我们探讨混沌股市来否定有效市场理论和噪声驱动理论;2002年用大数理论否定卢卡斯的理性预期。

第二,除了我们现在学习的微观和宏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中观,事实上,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在中观的层面,消费波动与GDP是一个量级的变动,而投资的量级增大得多,市场的波动用方差除以期望来衡量,群体的运动过程否定了期权方程。计量中正态分布中讲到了三、四阶的偏回归计算,事实上,研究市场波动率要考虑五阶以上。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的分析已经预测到了危机爆发的必然,其危机爆发的源头即是美国垄断的金融交易市场,尤其体现在汇率和油价方面。在这一点上,也说明了科斯定理的不足。就是因为美国追求所谓的自由放任,导致美国的银行系统自由兼并、重组,美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监管的放松就给了他们制造泡沫的可乘之机,而在中国、在马来西亚,金融危机并没有造成大的波动,恰恰因为我们的所有制体系不是单一的私有制,而是多种所有制,所以我认为私有制恰恰是给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平台”,我们国家的所有制是好的,但是我们注意到我国的石油、电力部门的垄断还是很严重的,拆分这些部门的垄断应该是我们在今后的体制改革中需要做的事情。

第三,否定了均衡理论的基础,存在“汇率共振”现象(“共振”是物理专业名词)。从直观上来看,套利理论用于定价根本不能维持市场均衡。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短期利率无关,与长期利率和战争有关,所以并不是理性预期,而是政治周期。而在当今世界,美元汇率变化还是主角,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都受美元价值的影响。 

第四,事实上,凯恩斯早在“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中就指出了金融是微观经济基础,不均衡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只是后人把这本书译为“通论”,我认为应该翻译为“一般理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完善凯恩斯的理想。

所以说非线性、非均衡、非平稳的复杂的演化经济学就是我研究的方向。这次金融危机恰恰给了我们20多年的实证研究一个很好的结论,相信在将来几年,这种非线性的研究将取代均衡分析,成为主流经济学。当然,我不是完全否定均衡理论,均衡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维体系,这对于经济学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是经验和现实让我们最终选择非线性的研究分析,完全理论或者完全实证的研究都不是可取的研究方式。

复杂经济学具有的非线性、非均衡、绯闻太支持演化经济学,运用非平衡物理学和人口动力学定量描述经济学问题。在此之上,对于经济的处方并不仅仅是产权和私有制,在内生经济理论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金融危机只能使减缓的作用,而真正的处方因该市产权结构调整和竞争政策。

记者:听了您对于您的研究方向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分析,我们再问您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您的学历一直是物理学方向的,是什么原因让您对经济学如此感兴趣,并在经济学研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陈平教授:这个主要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有齐齐哈尔、太原和上海三个重型机械厂。我发现一个现象,我们为了不让美国空军检测到我们在进行飞机制造,特地挖了一个山洞,在山洞中建造飞机,可是那时候美国人造卫星都发射了,不是山洞就能挡得住视线的。这件事情体现出来的是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可以如此发达,很早就认识到劳动分工可能带来的规模效应,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然后我在物理研究中知道,物理中的均衡就是温度都趋于一致时生物群的状态,那显然就是生命的终止,那么现实中真的存在均衡吗?物理学中人的行为都是在吸收一些能量之后所进行的,所以人类的行为是耗能的状态,交易成本就像是这种热耗散。在演化热力学中,我们可以分出三个系统: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只有在开放系统当中,才能有流的出现,产生生命。我们就用物理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经济学的思考。

思考过后我考虑出了中西方文明的疑团,中国对于分工的不了解、经济的落后,不是因为战争比美国多,而是在于封闭,没有注意到国际间的劳动分工,这种封闭也不是清朝才开始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体现,而西方从古罗马时期就注重劳动分工。经过研究,是因为中国人吃粮食,而西方人吃肉。中国人吃粮食要进行种植,而且人多地少;西方人吃肉,而且人少地多。那么人多地少需要扩张,人少地多需要增加人口,历史却刚好相反,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封闭,所以只有增加人口才可以增加劳动力,才可以多生产粮食;西方国家的开放,并且由于保存肉需要香料,就会与周边国家发生贸易往来,肉来自于放牧而非耕种,与种植粮食相比放牧需要更多的土地,以至于后来演变成对外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思考,我翻阅了很多经济学书籍,产生了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发现物理学对于经济学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工具,我们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平衡的物理学和劳动分工理论的结合。其实早有人提出了“混沌”现象,但是我在1985年第一个得出了混沌现象的数据,1999年我又发问“均衡理论有实际基础吗”,后来便慢慢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

混沌现象最初发现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极大的改变了这些学科的面貌。但是在经济学中发展的阻力依然很大。新物理学提供了非平衡演化的工具,可以解决经济学不能解释的问题。

记者:您的知识面这么广,平时是怎样学习积累的呢?对我们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陈平教授:我送你们三句话:翻万卷书,游千里路,汇百家才。数词只是为了押韵,主要是动词。“翻”不是逐字逐句的看,而是翻阅群书,有选择的钻研。在信息量非常大的阅读中,其实确实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存在,因而需要我们去筛选出经典进行阅读,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阅书无数的书生,对对子很厉害,可是与现实却无法结合,这是死读书,我们不提倡这个。“游”不是“走”,在于我们学习的心境不是单调乏味,而是兴趣盎然,把读书看成是享受,对于做学问,需要怀有一份好奇心,而不是功利地对待。 不是所谓到一个地方就要写上“到此一游”,表明来过,而是游的过程中体会变化的美妙,观察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汇”是说学会去倾听专家学者的辩论,在不同的观点交锋中找问题,综合百家的知识和长处,比如说甲的观点你看后可能是十分赞同,但是听了乙的观点你觉得甲的不对,又仔细想想,乙的也有待考究,当你提出的问题专家也回答“不知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独特的想法,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并不是迷信专家权威而是学会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只有接受各种思想,关注不同思想的交锋,这样才能真正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做到这三点。

采访后记
在与陈平教授的交流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个在物理与经济学领域自由游走的学者的身影,同时也领略了这位儒雅、自信的经济学者身上一种让人敬佩的知识面宽广的学者风采。虽然陈平教授刚下飞机,却不顾疲倦,接受了我们的访问,在我们进入房间的时候看到桌子上已经摆放着打开的电脑和文件,他的学术研究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采访中,他的谈吐温和却不失严谨,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这位经济学家的研究精神和进取精神,同时,他的话语中也透漏着他对我们后辈经济学学生寄予的厚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