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洪永淼: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论


  
学生记者与洪永淼教授的合影

  记者:洪教授,您曾将多次强调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论,而非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那么您对于刚刚接触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同学有哪些好的建议,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论”的思想呢?

  洪永淼:在学习过程中你会看到计量经济学实际上包含了概率理论、统计理论等很多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这些技术性的东西吸引过去,特别是概率统计基础不好的同学,这就会忽略计量经济学内部的一些东西,以至于许多人说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但是如果我们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来看,你就会发现计量经济学有它自己的一套历史逻辑,而并不是简单的从统计学中搬过来。

  计量经济学的很多方法,包括我今天讲到波动模型时提到的Engle思想,之所以会在80年代提出来,就是因为70年代的石油危机、汇率波动以及美联储当时实行的高利率政策所造成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增加。经济活动参与者在这些条件下就要考虑不确定性的因素有多大,要考虑风险。这自然就会在学术上有所反映,要求经济学家预测或者说测度这些风险。ARCH模型也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实ARCH模型在1975年的时候就已经在统计学界产生了,但它没有产生像在经济学界所产生的这样大的用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GMM(记者注:广义矩估计)方法。广义矩研究方法其实就是专门为了解决合理预期模型,怎么去估计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s。在八零年以前,一般都是Ordinary Least Squares(记者注:最小二乘估计)与MLE(记者注:最大似然估计)这两种主要方法。而GMM就是利用由Euler’s Equation(记者注:欧拉方程)组成的一些特定的矩条件进行参数估计,这个模型就是非线性的,解决了OLS与MLE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对于统计学来说,就不存在类似Euler’s Equation这方面的需求,而Euler’s Equation现在已经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了。还有八十年代初有两个经济学家进行了一个实证研究,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DF检验方法后发现大部分的宏观经济数据都是一个单位根过程。因此在计量经济学上就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单位根过程的计量理论。所以可以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

  另外统计学在研究的时候常常假设Error Term(记者注:回归方程误差项)的分布是IID(记者注:独立同分布),但是这在经济系统里往往是很难满足的,比如说信息流入市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均匀的,这就导致市场上存在波动,讨论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记者注:条件异方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在学习、研究一种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或者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首先研究它的背景:它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这种理论成立的前提与范围是什么。

  我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使用的一个例子便是对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有很多人使用Box_Pierce的Q检验方法,但是这种Q检验的方法实际上只是在信息流入分布符合IID的情况下才成立的。但是对于高频数据,IID的假设显然不成立。如果错误地使用了一个计量方法,并且求出的结果恰好是比较显著的话,那么这个影响就会比较坏。我常常把这种现象比喻成“吸毒”:你明明知道这是错的,但是还坚持在用,就是仅仅为了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而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 

  记者:洪教授,您作为世界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一直在关注国内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那么您认为国内学界在计量经济学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说误区?

  洪永淼:我觉得现在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到你们这一代已经好多了。我记得《经济研究》杂志在1994年有第一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问题的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这篇文章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不是有效的,因为前后两天股票价格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因为我们在讨论市场有效性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而并非是价格水平本身。那么中国学者为什么会犯这种比较初级的错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计量经济学的讲授没有系统化。也就是说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甚至有些学校是学生在帮老师讲。如果学生没有在早期对计量经济学形成一个系统性认识的话,就很容易产生照搬或者是盲从国外文献的问题。在国外的一些期刊上,包括像” 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e Study”上,有些文章的计量方法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对一部分国内的学者产生误导。国内的学者一般都比较推崇” Journal of Finance”以及”AER”(记者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面的文章。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两个期刊的受众面都比较广,所以对文章所使用的模型、方法的要求相对比较低,犯错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所以我建议你们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时候一定要系统化。

  我感觉一部分中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国外的计量经济学课其实并不是只有一门,它是一个系列的课程,既有微观计量,也有宏观计量。如果你只是想在宏观经济学或者微观经济学中使用计量经济的方法,也就是说做一个计量经济学的Consumer而不是Producers,那么大致了解计量方法的参数分布、检验原理还有成立前提等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知道每种方法的具体推导过程,这属于学术研究上的分工。

  同时在国外还有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制度。比如说对于博士生,一般都要求有一个Committee(记者注:导师组),也就是除了主导师之外,还要有两个Committee Member。如果学生是研究实证宏观的,那么他的committee里就一定要有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老师,但是还要有计量经济学甚至金融学等方面老师的指导。所以我建议你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就一定要多去请教老师,并且不要局限于你的Main Adviser。 

  记者:还有一个关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想请教您。成为研究生之后,很多同学开始尝试着做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在研究的途径上却存在一些迷茫。有些同学认为应该先系统学好整个学科知识,然后再去观察现实问题,而有的同学则倾向于先找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再去学习相关的理论。您怎样评价这两种思路?

  洪永淼: 其实这两种思路确实都存在,我个人认为在本质上也并没有优劣之分。像提出Hausman检验的Jerry Hausman就喜欢先找到一个问题钻研进去,开始时并不关心其他学者的观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能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是想继续读到博士或者做长期研究的话,我还是建议要先把基础打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自己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是在UCSD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记者注:1993年洪永淼教授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学习宏观、微观、计量三个经济学核心系列课程。我是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了宏观经济学的资格考试,因此免修了余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我对Keynes的新古典经济学就比较熟悉,但是对此之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理论就不是非常熟悉。后来我关注到资本定价模型时,发现它假设方程的Error Term是服从IID的正态分布,因此我就去追问资本定价模型最开始的时候给定的条件是什么,最初的表达式是什么。后来我才知道资本定价模型是与Euler’s equation以及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有关,最初只是提出了资产价格的Movement Condition,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分布形式,至于后人加上IID正态分布的条件只是为了估计的方便。由于我原来并不是十分了解这些来自于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理论,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很难去区分这些问题,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再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觉得微观、宏观、计量以及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一定要较好掌握。

  同时在国外的大学里,在二年级开始就要开展Topic Course,或者说是前沿课程。像我现在在教的一门课叫做“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这与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很有关系,来听的学生大部分是对计量经济学感兴趣的。在这门课里面有许多问题在学术界还是没有解决的,因此学生在学完一个学期之后,一般就会找到一个研究的题目了。与此作对比,我发现国内的许多研究生教育是脱节的:在基础课程结束之后就要求学生马上开始做研究、写文章,没有一个类似于Topic的课程来进行衔接。或者说要进行所谓的Seminar,组织类似的讨论。在康奈尔大学的时候(记者注:洪永淼教授现任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及统计科学系终身教授、金融工程中心教授以及应用数学中心博士生导师),我们就经常组织Study Group。老师给出一些文章,学生选择一篇去做Presentation,有很多同学的题目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找到的。

  所以说国外的一些教学制度设计得比较好,有助于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在国内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方法,比如说在这样的经济学年会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新成果。在国外大家都是在working paper里面寻找感兴趣的题目,那些发表出来的文章一般是3年前的成果,而不代表前沿。在康奈尔大学经济系一般每周会有4次Seminar,涵盖了宏观、微观、计量等领域,每次也会请来一些前沿的经济学家进行演讲,使同学有机会接触并思考比较前沿的问题,甚至进一步研究。 

采访心得:  

  在与洪永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采访组成员都深深感受到了他对计量经济学科的热爱,特别是对国内计量经济学教育的密切关注。洪教授曾经说,他的座右铭是“止于至善”四个字。因此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以缜密的思维去审视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问题,从而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天地。“没有真才实学,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洪教授一直在践行这样的信念,更是努力将这样的信念与严谨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一起讲授给国内的经济学学子。洪教授自从回国之后,就一直奔走于国内各大学之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为学生热心解答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本次采访中,洪教授更是告诫我们要学会深入思考,克服浮躁心态,潜心做好学问,用心学会做人,这样才能把握好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采访时间:2009-12-12  上午10:30
采访地点:紫金港校区小剧场
摄影:熊杰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