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金融学(一)

  本次年会的金融学专场讨论的第一场于2008年11月16日上午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举行,相关领域分别进行了报告。

  首先报告的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侯成琪,他的论文题目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溢价之迷:一个基于时变投资机会集的解释》。文章从时变投资机会集的角度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溢价之谜。该文假设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机会集的时变性表现为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随时间变化,建立了描述投资机会集时变性的VAR(1)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提出了中国股票市场上跨期对冲需求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反转趋势明显强于惯性趋势,所以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跨期对冲需求显著为正,使得时变投资机会集情形下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显著高于不变投资机会集情形下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风险资产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考虑投资机会集的时变性将提高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允许风险资产有更高的溢价水平,可有助于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溢价之谜。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赵进文进行了评论,指出该文章整体上相当好,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数据采用季度数据,对股票市场反应情况不是很理想,建议采用周数据;(2)分析厌恶系数的设定方面有主观性;(3)将2008年的数据去掉了,抛开这一阶段,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结果而特意选取,不建议这样,且对异常的诊断没有做。

  接着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何韧报告他的论文《银企关系与企业贷款成本的实证研究》,该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对我国银企关系与企业贷款成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发现,中小型企业与银行维持关系的时间越长,建立关系银行的数量越多少以及增加银企关系的深度,都有利于降低贷款成本;大中型企业建立关系银行的数量越多,其贷款成本越低,但保持关系时间越长和关系深度越深,则会增加贷款成本;此外,企业资产规模、国企背景、报表风险、贷款合约安全性以及公司治理特征等因素对贷款成本也有显著影响。该文章为银企关系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数据,揭示了中小企业关系借贷的应用价值。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赵进文进行了评论,指出文章的优点是变量选择到位,但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处理方面剔除了异常数据,可能带来重要信息的损失;模型评价指标单一,优化程度值得怀疑;数据可信度值得怀疑。

  第三篇文章是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马理的《贷款偏好、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文章首先运用多边博弈分析,指出大银行有向大企业贷款的偏好,而小银行有组成“银团”争取较大项目收益的偏好,并寻找到规模差异的银行实行“越界贷款”时应满足的条件;其次讨论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影响,通过引入矢量与虚坐标,分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两种情况,论证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变化将迫使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沿着效率前沿折线或效率前沿平面进行调整;然后构造了一个“信贷行为偏好指数”来刻画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与风险偏好,同时将资本约束的实施与资本约束的软化引入计量模型,并利用2002年至2006年的29家商业银行的522个数据样本点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次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应如何有效实施资本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赵进文进行了评论,指出文章的思想很好,但有以下几点建议:(1)数据方面,是否有时间序列;(2)模型方面,可以采用时间阐述,技术上可以进行改进;(3)构建偏好指数不错,但与风险指数有点相似。

  第四篇文章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李凤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改进——基于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该文章运用随机前沿法和固定效应等实证方法,对13加银行在2000年到2006年的财务数据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发现,中资银行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经营技术效率和权益报酬率有显著改善,但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个时滞过程。技术外溢效应大约在第三年之后才会突显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又会逐渐减弱。最后文章研究证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策略在中国现阶段的运用是有效果的,但要实现从资本结合到理念融合,再到效果突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赵进文进行了评论,指出文章存在一下问题:(1)对股权结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2)应该考虑高层管理者的变动的影响,该文样本数据很小,在本文中影响显著;(3)还要考虑银行是否有股权计划。

  最后是来自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段鹏的《我国上海股市周末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章基于内生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理论,将1999.7.2—2007.10.22我国上证指数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运用GARCH-M和EGARCH-M模型对每个阶段上海股市的日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周末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日收益率的周末效应不显著,但收益率波动的周末效应明显;在第二阶段,日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周末效应显著;在第三阶段,存在日收益率的周末效应,但其波动的周末效应不显著。同时,在第一、第二阶段,交易日效应对其所处时点具有依赖性。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赵进文进行了评论,指出文章的突出点是在论证周末效应上讨论了结构突变点,方法上应用较好。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意见:(1)在研究方法上还可进一步创新,看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检验方法是否会有相同的结果;(2)结构突变点与传统模型是有差别的,对于异常点如何拼接;(3)文章还有一定的改进余地,样本选取仍有不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