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发展经济学(二)

  本届年会发展经济学Ⅱ专场讨论会于2008年11月15日下午在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本场讨论会的主持人是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李忠民教授,评论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赵国庆教授和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李刚博士。共有四位作者就他们的论文作了报告。

  第一位报告人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范言慧博士,他的论文是《FDI流入与我国的工资差距——一个倒U形关系的产生、弱化、及解释》。本文发现,2000年在各省之间,FDI的密集度与各省的工资差距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关系,即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少与较多的省份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都比较小,而在吸收外资规模居中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却比较大。文章进行考察和分析后认为,外资在当地形成的技术效率差距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上,技术溢出显著与否是比技术溢出效应大小更重要的因素。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复旦大学的蒋仕卿,他报告了《摆脱城市化的低水平均衡 ——城乡融合与社会互动中的劳动力流动》。本文试图回答了两个问题:1.同群效应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2.不同种类和频率的社会互动如何影响同群效应?经过研究文章最终:1.发现了中国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着同群效应。2.探究了同群效应的非线性形式。3.对如何促进劳动力流动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政策建议。

  第三位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李刚博士的报告《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本文验证了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假说。建立六种空间权重矩阵,使用空间交叉回归模型,检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经济关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FDI和知识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地缘关系、经济关联和货币政策;西部地区的收敛路径仅有FDI;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较中西部地区来得多。因此在经济政策选择上,应该对东、中、西部采用有差别的经济政策。

  第四位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汪伟,他报告了《非农就业与持久收入假说》。本文通过山东省肥城市5村311个农户数据研究了家庭持久收入和临时收入变化如何影响农户家庭的消费决策与非农就业决策;对农户可能受到流动性约束,而同时消费决策似乎与持久收入假说基本吻合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重庆大学的周文兴教授就本场报告作了评论。针对第一篇文章的倒U型方法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建议应更多的结合现象考虑。第二篇文章虽然构思很精彩但定义有些模糊,回归结果缺乏依据,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是很全面。第三篇文章有点陷入技术瓶颈,技术应用虽多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但文章中有些命题的提出还是很有新意的。第四篇文章将非农就业和持久收入假说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文章采用跟踪农户的研究方法也很具新意,不过同时也指出文中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有待改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