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闻教授访谈实录

  11月15日在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记者采访了出席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海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对经济学年会和年轻学者的期望。我们从他的谈话中感受到了一位经济学教育工作者对国家经济大势的热切关注,对国家下一代的殷殷期盼,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坚毅执著。我们坚信他的漫漫经济学之路会越走越辉煌,并衷心地祝福他的改革事业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走向新的航程。

  胸怀天下  关注时事

  记者:海教授,您好!我们是重庆大学的学生记者,欢迎您来到重庆大学,也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现在我们想请教一下您,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沿海很多企业正在向内地进行转移,您认为这是一种转移权宜之计还是基于长远的考虑呢?

  海闻教授:企业转移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转移,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沿海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等都会越来越高,印证了发展经济学里的梯度转移理论,所以转移是很正常的。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是“权宜之计”,而是转移的障碍是什么,现在影响沿海地区成本高的某些因素,内陆也存在,如人民币升值、劳工标准、环境要求等都是全国性的,这种情况下,不是担心来了是不是会走,而是会不会来,现在沿海很多企业不是往里面转,而是要么关门,要么转移到国外去,我们恰恰应该在内地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其转移,在全国实行差别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比如说就像吸引外资,早年开放时,就是通过多种条件降低其成本,抵消我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足。

  记者:海老师,就像您刚刚说现在有很多企业转移到国外,很多人认为面临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中国制造业出口方面的优势将无法持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海闻教授:我不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只是沿海的劳动力失去了比较优势但是内地劳动力还没有真正释放完,中国还有50%的人住在农村呢,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上比还是相对较低的,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要让更多的厂搬进来,让更多的人能进去。

  滚滚热情  殷切期盼

  记者:海老师,中国经济学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并且年会在经济学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年会的创办者和秘书长,您对中国经济学年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建议?

  海闻教授:我觉得要提高水平,现在我们不断地要求提高论文质量。再一个就是更多的人参与。资深的经济学家也好,年轻的经济学家也好,我们年会的最大特点是不论资排辈,我们是根据你的学术论文,是纯学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来关心,把年会作为其交流的一个机会,作为其做研究的一个动力和压力。

  记者:海老师,您对现在的研究生应该多学些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有什么建议?

  海闻教授:研究生的教育有两种:一是为继续研究打基础,我们讲硕士,以前的硕士纯粹是搞研究,我觉得我们现在仍然要花精力在以研究为基础的硕士培养上,让他们继续读博士搞科研。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社会需要很多实用型、应用型的硕士。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级的管理、技术人才,除了搞理论,更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工作负责的精神,企业需要学历高,做事负责的人,现在的我们在这方面训练还是不够,需要通过某些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再比如说学工商管理的,课程等各方面需更专业的训练,这方面我们还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国际打交道的能力,它是一种社会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业务能力。我们要强调国际,中国现在跟国际打交道比较多,因此除了传统的做研究的以外,我们需要培养一批能够实际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这里面包括其专业知识以外的负责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协调能力等。

  记者:海老师,再请教您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方向选择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做一个领域的研究时觉得有意思,过几天又发现另外一个领域也有意思,所以经常会感到迷茫,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您有什么看法?

  海闻教授:首先你要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当然这个兴趣可以变化,但是要考虑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说我对电影感兴趣,可是我不是这个人才,所以你再努力,但这不是你的长项,我觉得应该找一个既有兴趣又能发挥你的长项的。

  记者:谢谢海老师,非常感谢您给我们这次采访的机会,祝您会期愉快。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