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发展经济学Ⅲ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分会场讨论专题——发展经济学Ⅲ于2007年12月16日下午2:00-3:30在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C301室举行。本场讨论的主持人是湖北经济学院经贸学院的曾宪初教授。

  曾宪初教授热情洋溢的进行了开场白。他概括本专场的几个特点。第一,汇聚了当今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的论文,有来自武汉大学的郭熙保教授、浙江大学的史晋川教授和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第二,评论人水平也很高,有来自深圳大学的赵登峰教授和陈建华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丘东晓教授。第三,都是师生帮,论文都是师生合写的。听了曾宪初教授的介绍,我们满怀期待的听报告人宣读自己的论文。

  第一篇论文:《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与减轻贫困-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 报告人:罗知

  论文的作者是来自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郭熙保教授和罗知同学,由罗知同学做报告。论文通过联立方程组的形式试图以经济增长作为桥梁来分析贸易自由化是怎样减轻贫困的。第一个方程是收入决定方程,它把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第二个方程把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的收入联系起来。论文首先要解决第一个方程中贸易开放程度和人均收入的内生性问题。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贸易依存度和人均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不存在,所以以贸易自由度滞后一期的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可以解决内生性问题。其次罗知同学介绍了数据。第二个方程的控制变量包括各省的政府支出占各省生产总值的比例g、各省通货膨胀率p、各省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各省每年新增公路的长度来控制政府支出、价格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程度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贫困人口的收入按照统计年鉴报告中按收入等级分类的占人口20%最低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来计算的。贸易自由化程度采用的是贸易依存度。所有名义变量都已经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文中所采用的估计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第三,罗知同学介绍了回归结果。贸易自由化程度对人均收入的作用显著为正;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收入也是显著为正,并且贫困人口收入对人均收入的弹性是小于1的。贸易自由化增加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收入增加0.3879个百分点。由于沿海和内陆地区贸易自由度相差很大,文中把沿海数据和内陆数据分开来进行回归作比较。内陆地区贸易自由化提高人均收入的程度更高,并且贫困人口收入对人均收入的弹性大于1。贸易自由化程度上升1个百分点,沿海地区贫困人口收入上升0.2752个百分点,而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上升0.572个百分点。所以贸易自由化程度上升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是远远好于沿海地区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会扩大收入差距,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会缩小收入差距。最后罗知同学探讨了贸易自由化程度通过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是否会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而提高的问题。检验方法是在第二个方程中加入GDP和贸易依存度的交互项,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通过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确实会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而提高。由于沿海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很高,虽然沿海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边际影响比内陆地区小,但是沿海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比内陆地区大。该文的不足在于农村贫困人口数据的缺失没有办法估计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对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大多数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和基础设施对减轻贫困的影响是负面的。

  评论人赵登峰老师首先提出一个疑惑,提交的论文和现在的论文的主要结论是不同的,提交的论文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接着赵老师认为,虽然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献以及经济增长对于减轻贫困的文献非常多,但是罗知同学非常有创意的通过联立方程组的方式讨论贸易自由化通过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做出了令人比较信服的结论。论文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由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的文献有一个假设,即要素自由流动。赵老师认为如果把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分开需要说明要素是否流动、流动是否有障碍。如果没有说明的话,这样的分类可能太草率。二、贸易自由度用贸易依存度作为代理变量是否合适?比如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但是美国的贸易自由度远远高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度。赵老师认为,总的来说,该论文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因为有些拉美国家、结构比较单一的国家经济越增长贫困人口越多,所以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所以罗知同学的选题非常好。

  罗知同学对赵老师的评论做出回应。首先,提交的论文和现在的论文主要结论有点相反是因为采用的方法不同。提交的论文中第一个方程收入决定方程参考的是《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但是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而这似乎与事实不符。于是阅读了很多文献找到Romer(1999)的文章,按照Romer的方法做出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第二个关于贸易自由度的度量。可以参考的有关税或者其他变量,但是由于文章采用的是面板数据,很多变量不能用。并且很多学者包括Romer(1999)也采用的是贸易依存度。第三个关于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她将在文章中做出说明。随后大家对贸易依存度是否可以作为贸易自由度的代理变量作了充分的讨论。最后郭熙保老师认为虽然采用贸易依存度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没有更好的代理变量,采用贸易依存度还是可以的。

  第二篇论文:《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结构差异、制度冲击及动态表现》 报告人:王争

  王争同学表示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而且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文章主要介绍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表现和投资效率的情况。虽然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谈到私营企业,但是国内对于专门以私营企业为样本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文章采用的是2004年底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它是覆盖面相当广的微观数据。文章试图利用现代生产率方法描述私营企业的生产率的特征,并且从微观层面讨论当前比较热门的投资效率问题。样本对象是私营企业,初始样本是114838家,用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作为资本变量,用劳动人数作为劳动变量,以教育年限为权重得到人力资本变量。由于普查数据中有些企业数据不完善,文章按照三个标准进行筛选,最后得到企业数目为70897家,占初始样本的62%。为了分析方便,按照行业分类把企业分为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和机械设备业四大行业,按照行政区域把企业分为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文章特别注意到东部地区私营企业非常发达从而存在集聚效应,那么从计量方法上就要考虑到空间相关性,从而使得计量结果更科学、更可信。首先从单要素生产角度来分析。化工业和材料行业在所有区域的资本劳动比率都是最突出的。东北地区的轻工业和化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的材料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的材料业和机械业的资本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的资本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而且资本生产率的优势主要集中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其次从全要素生产角度来分析。东北地区的机械行业最高,东部地区是轻工业和化工最高,西部地区是材料业最高。从产业分布来看,基本是符合各地区的要素禀赋的。不同地区产出的方差分解,在全样本范围内差异主要来自于TFP,在地区内差异主要来自于TFP,在地区之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劳均资本,行业间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TFP。

  评论人陈建华老师认为王争同学的论文行文非常流畅,在他最近所看的三十多篇文章是最好的。不过他建议文章中最好不要出现武器等字眼。他建议在地区划分上是否要考虑华南地区,因为华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是很有特点的。

  第三篇文章:《重工业与经济发展: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再考察》 报告人:郑东雅

  郑东雅同学首先提出为什么要研究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彻底否定的,但是我们同时可以看到1953——197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11.3%,并且很快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文章首先在包括多产品的轻工业部门和多产品的重工业部门并且重工业是轻工业的上游产业的模型框架下讨论是否要对重工业进行补贴。由于投资重工业通过提高中间品种类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投资轻工业通过增加消费品种类可以提高相同消费水平下的效用,但是由于投资重工业降低综合中间品种类的价格从而产生中间品对劳动的替代,所以投资重工业具有现金外部性。所以投资重工业的外部性超过投资轻工业的外部性,我们需要对重工业进行补贴。其次,文章讨论什么是最优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它包括两个指标:补贴持续时间和补贴率。我们假设第一个阶段对重工业进行补贴,第二个阶段取消对重工业的补贴,目标是所有人的效用贴现和最大。文章采用两阶段最优控制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次,文章根据中国的经济数据进行校准,然后得到中国最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即最优补贴持续时间为11.62年、最优补贴率为31%。而实际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的时间长达25年,补贴率为37.57%。如果我们把最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成为赶超战略,那么实际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可以称之为过度赶超战略。最后,文章进行两个政策试验来评价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过度赶超战略。第一个政策试验是没有实行对重工业进行补贴的平衡战略,第二个政策试验是实行最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赶超战略。文章发现,通过实际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积累的资本确实更高,但是所有人的效用贴现和却是低很多;如果实行的是最优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那么它将会提高所有人的效用贴现和。所以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更多的问题是出在操作方面,持续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人们的批评。

  评论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丘东晓老师。他非常认真地为评论作了个PPT,并且请他的同事评论该文。他首先转述他的同事对该文的评论。他认为该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来评价工业政策。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提法问题。因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是同时发展的,我们现在只是说是否要对重工业进行补贴。二、一般我们讲到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是一个平行的关系,而文中重工业和轻工业是上下游关系,而这点假设对于论文的结论是很重要的。三、实际对重工业进行补贴是一次性补贴还是价格补贴。价格补贴会产生很多不同于一次性补贴的负面效应。随后,丘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该文是比较有意义的文章,通过重工业的外部性来影响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研究方法。但是有几个问题,一、D-X生产函数最先是用于产业经济学,主要用于单个产业。但是现在用于多个产业是否合适,因为某些消费品的生产并没有用到某些中间品的生产。二、用现在的模型框架讨论计划经济时代的问题是否合适。三、文章考虑的是封闭型经济。但是如果是开放经济,是否就不需要再对重工业进行补贴?

  由于时间问题,郑东雅同学进行了简单的回应。第一,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是否是平行的问题,五十年代Hirschman就已经谈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上下游联系效应。但是正如丘老师所说的,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考虑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资本密集度,而把重工业和轻工业当作是平行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第二,D-X生产函数用于多产业现在有很多论文都在用,包括谢丹阳(1998)的文章。第三,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性的。

  最后,主持人赵登峰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大家对文章的讨论非常热烈,水平很高。报告人水平很高,评论人水平也很高。尽管报告是由同学来做,但是代表的是老师的水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