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际经济学Ⅳ

1.《主要出口伙伴对我国的非关税壁垒研究》
作者:李秀敏(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评论:胡庆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

论文综述:

1.我国目前面临巨额贸易顺差问题。我国出口还面临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入世后,非关税壁垒成为主要贸易伙伴限制我国出口的主要措施,而且这种非关税壁垒越来越隐蔽,危害也越来越大 。而国内关于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主要侧重单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且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极少。国外的研究定量分析较多,边界效应分析法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作者正是针对这样的背景展开了研究。

2.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Head和Mayer(2000)的边界效应估计模型,利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同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相关数据,分别估计我国同21个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边界效应;然后,计算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等价关税;进而,根据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关税率,计算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对我国的非关税壁垒值。

3.对边界效应的估算和非关税壁垒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
在我国2005年的21个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中,香港、美国和日本的边界效应不能通过检验,因而无法估计其边界效应,其他18个国家与地区的边界效应差异较大,其中,俄罗斯的边界效应最大,德国、阿联酋、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5国的边界效应其次,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台湾、印度尼西亚及比利时等12个国家与地区的边界效应较小。
由于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关税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导致18个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非关税壁垒的排序同边界效应的排序略有不同,但俄罗斯的非关税壁垒仍然最高,其次为德国,台湾、泰国、比利时、阿联酋和新加坡5个国家与地区的非关税壁垒也较高,西班牙、加拿大、荷兰、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7国的非关税壁垒较低,法国、印度、英国和韩国的非关税壁垒最低。 

4.针对这样的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我国应对非关税壁垒较高的俄罗斯、德国、台湾、泰国、比利时、阿联酋和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展开深入研究,特别是俄罗斯、泰国和台湾等我国的贸易逆差国与地区,分析其非关税壁垒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方面为国家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企业制定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缓解我国巨额贸易顺差提出可行性对策。
我国应就非关税壁垒加强同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谈判,敦促其降低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非关税壁垒。
提高我国企业防范非关税壁垒的意识,并在技术、管理、标准上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从源头上避免非关税壁垒的发生。
积极推进俄罗斯的入世进程,以使其尽快接受WTO规则的约束。
从距离因素和价格因素影响普遍不显著的现象来看,我国的对外出口还存在着空间不经济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扩大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地发展。

评论人评论:以往的关于贸易壁垒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讨论,这是比较浅的层次,这篇文章从定量的角度讨论,确实是一种创新。我有两个问题:一是边界效用的分析到底有多大说服力和解释力?在国际贸易上, 边界的要素考虑好象不是太重要。比如有的国家,和相邻国家的贸易量反而不一定很大。另一方面,我觉得非关税壁垒有一定的政治化倾向。尽管这是经济问题,但政治对贸易壁垒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妨考虑把政治作为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扩展。另外我还有个建议:希望你们能把这个研究按照不同的国家(比如日本)继续做下去,做出更漂亮的文章。

作者回应:1.边界效用的运用意义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证实。它最先运用于美加贸易的研究,是经过了理论上的推倒和实践上的检验。2.关于政治因素对它的影响,我们也是很同意老师的说法,并且也有考虑。边界效用是包含政治边界和自然边界共同的边界效用,我们也想把政治因素作为变量放进去讨论,但是发现不容易。3.我们也打算继续做下去这个研究,并且想把所有的贸易伙伴都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一个系列的研究。

2.《南北贸易、产品创新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集聚》
作者: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评论:王洪光(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

论文综述: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三个问题:一是将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进行比较,讨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集聚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集聚有什么差别和各自的特征;二是北方的创新和南方的模仿是怎么影响制造业集聚的;三是政府政策的改变如(补贴加强)和 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会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集聚有什么影响。

通过一系列模型和函数的分析,作者的结论是:发达国家以技能要素为主的制造业集聚占多数,同时发展中国家多以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的集聚为主。另外,发达国家创新率的提高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集聚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集聚。

评论人评论:应当是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的后继研究。大家可以看出北方创新、南方模仿的南北贸易模式下研究的贸易开放对南北方的产业积聚有什么影响,一个是北方产品质量阶梯的提升,另一个是南方中间产品的种类数的增加。另外还分析南方的促进创新的政策促进中间产品的增加、南方的积聚,而北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会阻碍积聚.这是篇很好的文章,研究难度很大,很复杂,要有大量的推算。很难得。问题:命题一(15式)中H、Q表示的是机器的质量,这和产品的质量是不是一回事?命题二中,单纯的比值增大就可以说中间产品的数量增大吗?

作者回应:表达方面确实需要有一些修改。

与观众交流:
观众:老师你好,北方创新南方模仿,最后又有提出南方的产权保护,那么南方本来就是在模仿,它又怎么来的产权保护呢?
回答:因为在WTO的框架里面,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按照规则来做。另外,我也在论文最后的标题中,说明这一部分是我的“讨论”部分,不是我的主题,知识稍微扩展延伸。
观众:南方国家进行产权保护,对他们有什么利益?
作者:看纠纷 能看出利益关系 不是被强迫地去保护 这是WTO的协议
观众:这个问题讨论的是南方创新,建议这文章不用讨论南方创新。
作者:对,这样反而说不清楚了。
观众: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产品的种类数在出口中增加,那么中国的出口是量的扩张还是产品的扩张?
作者:我之前有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程度的测量。但我这里的研究还是比较粗糙的,只是从数量上的增长来看的。
观众:我觉得“积聚”这个词要慎重,积聚在空间经济学中要是个很特殊的重要的专业名词。
回答:很赞同你的说法。但这里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种简单用法。

3.《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
作者:钱学锋 梁  琦(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评论:刘伟丽(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

论文综述: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以距离为基础的贸易成本确实大大减小了。然而,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仍然受到贸易成本的困扰,不容忽视。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模型里,贸易成本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外了。作者认为,原因在于:(1)数据可获得性;(2)均衡的不确定性,与完全竞争范式不相容;(3)在不完全竞争范式下,人们认为把贸易成本简约为一个单一的参数是可行的。

测度中国的贸易成本,不仅将给中国的日益开放提供直接的证据,而且对于理解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和专业化模式也至关重要。进一步的,对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解还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丰富的政策内涵。

接下来,作者总结和分析了一些传统的测度贸易成本的方法——引力模型,指出其不完善的地方,引进了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的Novy(2006)模型。这一模型从双边模型扩展到多边模型、考虑到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并且融入了Samuelson(1954)冰山型贸易成本和Krugman(1980)垄断竞争框架。

根据研究,有以下测度结果: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双边贸易成本的大小与双边距离之间并没有对应的关系,因而仅用距离来代替贸易成本确实是不合适的。从下降幅度来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美国(47.02%)、德国(34.17%)、日本(30.34%)、法国(25%)、加拿大(24.14%)、英国(22.83%)、意大利(20.6%)。平均下降幅度接近30%。这一幅度与差不多同期G7国家和欧盟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的下降幅度还要显著。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卓有成效而又积极务实的。替代弹性的变化对贸易成本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即便替代弹性增加1倍,对双边贸易成本变化幅度的影响大概在8%-9%左右。在2001年之后,中国与G-7各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呈加速下降的趋势。

最后作者发现,目前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从1980-2006年平均下降幅度高达30%,并且在入世以后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了近30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测度中国与G-7各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只是进行了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对贸易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将使我们更为深入的理解贸易成本的结构和性质,并将提供丰富的政策和福利含义。已有文献指出,贸易成本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商品组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贸易成本对企业的区位选择、贸易模式和结构以及国家福利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这些都是能够为未来研究带来丰富研究成果的方向。

评论人评论:这是一篇很精彩的论文。有一些问题之前已经和钱老师谈论过了,现在就只问一个小问题:在论文的第三页中,作者提出了粗略估计的一些贸易成本,并对其分类。那么如何把这些成本更细的分类、如何在研究中更细地体现这些成本?作者后面只重点谈了贸易成本,是不是还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作者回应:这个会有更全面的研究,今天讲的只是我研究内容的一个方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