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宏观经济学Ⅲ

  2007年12月16日13:30~15:30,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讨论专场宏观经济学III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c栋303进行。钟春平等教授作了精彩的报告.

  第一篇: 中国地区周期的协同性:1952~2005 (黄玖立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本文考察了1952~2005年中国省区实际产出的周期变化和协同性特征。我们发现,省区周期的波幅不断收窄并且越来越平滑,周期同步性的动态变化呈U型特征。本文随后的回归估计表明,两个省区距离越小、总体经济规模越大,其周期协同性越高;相反,省区之间的国有经济比重和经济结构的差距越大,周期协同的可能性就越小。本文分时段的研究还发现,东部的周期波动在1992~2005年期间显示出较强的区域化特征。

  第二篇: 理性预期、完全时间一致性与最优利率规则 (艾洪德 郭凯 东北财经大学)

  本文以基准的线性理性预期模型为框架,分析比较了利率规则的全局最优解SG、条件承诺最优解SCC、相机抉择最优解SD、时间一致性最优解STP和完全时间一致性最优解SFTP这五种形式的最优解的优劣性。我们发现:虽然SG SCC SD( 表示“较优于”或“较强于”),但SG和SCC是时间不一致性解,它们最终会退化为SD的形式;又因为STP是SCC的上确界,因而也未必绝对优于SD;最后,SFTP相对于SD是占优解,它等价于在STP的基础上规定社会贴现因子等于1,它所对应的均衡符合时间一致性均衡是稳态均衡的本质内涵,它相当于在原有的线性理性预期模型框架内增加了两类约束条件,同时随机非稳态社会损失福利函数也相应地转变为随机稳态社会损失福利函数。

  第三篇: 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 (许伟 陈斌开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对比表明,引入银行贷款渠道和价格粘性的经济周期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好的解释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技术冲击解释了大部分产出、投资以及长期消费的波动;(2)信贷冲击解释了大部分短期消费、贷款以及货币余额的波动,对产出、投资的波动有一定解释力;(3)货币需求冲击影响不显著,仅对通货膨胀、贷款以及货币余额波动有一定的解释力;(4)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大部分波动。

  第四篇: 货币需求弹性、货币乘数决定与货币供求非均衡——解析“中国之谜”与长期流动性过剩 (李治国  曾利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对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系统性解答。首先,本文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修正以探讨经济转型时期货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并对货币流通速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接着,本文基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结构解释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如何影响公众的现金持有偏好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并进而导致货币乘数发生变化。最后,本文建立基于修正的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沉淀行为下的货币供求非均衡模型,对“中国之谜”与长期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综合性解析。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与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弹性影响显著,货币沉淀与有效货币供给将影响货币供求的动态调整过程,货币供求非均衡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长期性。

  第五篇: 创造性破坏与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类扩大与质量提升的创新及其经济增长(钟春平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本篇论文揭示了消费者最优选择所存在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并借鉴数论结论探讨了最优产品多样性问题。同样,探讨了厂商在扩大种类和提升质量之间的最优创新决策选择。进一步地区分了创造性破坏在最终产品(多样性)和中间产品(提升质量)不同的效应,并分别分析了最优创新决策和增长速度。最后论文还尝试用中国邮电行业的数据分析创造性破坏过程及其效应,结果大体证实了系统变化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效应。

  评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精彩.创新是一场革命.消费者充当破坏者的角色.创新对厂商是痛苦的,对消费者是快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破坏者与被破坏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创造性破坏问题也同样适用于金融领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