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发展经济学I-II

  2007年16日8:00~12:00,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讨论专场发展经济学I-II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c栋301进行。华中科技大学张建华主持讨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宁光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商学院陈立中、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易先忠先后做了报告。

  第一篇论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障碍与制度设计》 报告人:宁光杰

  论文运用动态最优理论,建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农民的生命周期消费模型,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起到平滑消费、缓解贫困的作用。针对中国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率较低的现状,运用1999-2005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包括收入、子女数量、土地面积、固定资产、其他社会保险或社会救济的获得情况,说明农民收入低如何制约了其参加养老保险,依靠子女和土地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没有对社会养老保险产生负面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政策建议和构建中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即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对中国农民养老观的影响,并通过教育和政策宣传逐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强化社会养老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救济的统筹协调,发挥各种制度的经济效力;针对农民收入低、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社会养老保险缴纳基数、征缴比例和缴费年限;加强社会养老基金管理,提高其投资收益率,增强社会养老对农民的吸引力。

  讨论:报告之后直接进入讨论环节,讨论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养老起到的作用及是否应该加到模型中讨论,使用宏观数据而不采用调研数据是否会削弱结论说服力,以及文章在逻辑上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论文《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 报告人:陈立中

  论文中以贫困的收入增长偏弹性和贫困的收入分配偏弹性的性质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进程之间关系的统一框架。论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农村减贫进程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2、这种波动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特征? 3、接下来农村减贫进程又将如何演进? 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初始值对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以及收入不平等的贫困效应的影响。并以我国农村为例,来实证检验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及政策含义。在论文最后还比较了不同经济发展政策下的减贫进程,认为要实现快速的减贫目标,应当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政策。

  评议人:姚洪心

  评议人认为论文风格严谨,计量过程完整,结论得出过程合理。同时建议增加减贫过程的国际比较,也陈述了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相比能够得到我国的数据多显粗糙的学术现实。并且,建议精炼算法的论述。

  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分解方法的路径依赖与分解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方法、收入增长的途径以及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论文《技术差距、研发资源分配与不均质大国经济赶超》 报告人:易宪忠

  论文基于拓展的没有规模效应的内生增长模型,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分析了研发资源在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自主创新与国外模仿间的最优分配。分析认为技术差距是影响研发资源分配的关键因素,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虽然长期内没有增长效应,但却能缩小技术差距。基于中国2000-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实证也表明:技术水平较高区域,自主研发投资能显著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区域,生产性投资和对国外技术进步的模仿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实证结论与模型的核心命题相一致。其政策含义是: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应体现不均质大国区域差异性。具体说来(1)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应体现由要素禀赋和技术差距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2)在既定的要素禀赋与技术水平条件下,适度鼓励研发投入,实施“有限赶超”战略,也能提高短期技术进步率,并缩小与领先国的技术差距;(3)经济、科技发展发展战略应体现不均质大国地区的差异性。  

  评论人:刘伟丽

  评论人认为论文完整规范。建议精炼推导过程,在计量检验上可以做些技术性改进。

  讨论:讨论问题集中在如何区分概念“模拟”和“创新”,赶超概念的明确性以及划分技术高低的标准选择。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