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际经济学Ⅰ

  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进入第二天,其分会场主题讨论专场——国际经济学Ⅰ于2007年12月16日上午8:00-10:00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C栋203举行。本场讨论由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主持,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姚洪心博士与刘伟丽博士担当评论人。

  赵忠秀院长首先上台简要陈述了一下会场讨论的相关规则,并提醒诸位与会代表注意控制好发言时间。随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孙泽生第一个发言,为大家讲述《“寡头”市场结构下的最优国内石油税率》。论文的研究背景紧贴国际石油价格在近两年的大幅上涨的现实,将石油国内税收政策与国际石油定价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短期存在供给弹性而跨期供给量固定的假设下构建了最优从量税率模型。研究发现,均衡的从价税率要明显低于均衡从量税率,考虑到短期供给弹性因素后的最优国内税率大大减小。该篇论文利用1965-2005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寡头”国家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实证研究显示国内税对国际石油价格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证实了“寡头”国家最优税率的存在性。另外,美国、欧盟和日本国内石油税率的提高都会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下降,但影响程度不同。该文还根据最优税率模型在石油价格弹性分别为ζ=-0.5和ζ=-1两种情况下对最优税率做出了估计,结果表明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欧盟的实际税率接近最优税率,日本的实际税率要高于最优税率,而美国与中国的实际税率要低于最优税率。其中,对中国的测算结果显示,在需求弹性为-0.5时,中国跨期最优从量税率的估计值为14.40美元/桶,最优从价税率7.34美元/桶,而2005年中国实际的国内石油税率约为6.53美元/桶,其中主要是从量税(约占58%)。由于中国的长期石油需求弹性很低,因而中国的实际国内税率明显低于跨期最优税率。(以上估计中,均假设各国石油生产和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在长期内是固定值。随着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比重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最优石油税率将趋向于增加。)以上结论为中国的石油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

  第二位上台演讲的代表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刘晓辉,他的题目是《政策目标、目标冲突与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弹性》。该篇论文考虑我国资本管制的现实,在带有随机冲击的动态M-F-D框架下重新讨论了以实际汇率稳定和价格稳定作为汇率制度选择标准时最优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研究发现,1.政府不同的汇率制度选择标准或政策目标会导致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和不同的宏观经济后果;2.政府所实行的资本管制对政府在两极制度之间进行选择是不存在实质性的影响的;3.如果以价格稳定作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标准,那么在我国资本管制和外汇市场缺乏深度和弹性的条件下,中间制度安排是可能存在的,并受到资本管制的影响;4.对我国1994-2005年间政策实践的考察表明,我国应适时考虑以实际汇率稳定为主要导向的实际目标法恰当与否这一问题了,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也应以价格稳定作为基本标准或目标,适时进行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该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以来我国所宣称的币值稳定目标是内在冲突的;并指出以价格稳定作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标准,人民币最优的汇率制度安排是某一内解所代表的中间制度。这一最优的弹性约为23%。

  第三位做主题发言的是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黄志刚,他的论文题目是《FDI、贸易顺差和汇率》。该篇论文针对FDI的大量与持续的流入中国的现实,试图考察FDI流入的不断增加对一国的贸易与汇率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面临的汇率升值压力和贸易顺差是否与FDI流入相关等问题。论文引述1994年至2006年间中国FDI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对相关问题作出了非常有益的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FDI部门在一国内的扩张会导致贸易顺差不断上升;并且在FDI部门不断扩大的情形下,一国的货币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FDI部门的技术优势和FDI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垄断力。另外,论文还指出如果FDI采取的是引进新产品的方式进入,FDI流入国的福利会上升;而当FDI产品加成率低,技术条件高时,挤出本国产业的FDI部门的扩张也会增加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

  因此,在单方向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假设条件下,FDI活动对于两国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消费水平、贸易条件、真实汇率和贸易平衡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FDI部门垄断程度比较低,而FDI的技术优势比较明显,那么,FDI部门的扩张,都将提高被投资国的真实相对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并导致被投资国的货币升值,但是其贸易条件会恶化。如果FDI部门垄断程度比较高,而FDI的技术优势不明显,那么以上效应正好相反。此外,被投资国的贸易平衡在存在FDI部门时,必然会出现盈余;而这种盈余在高替代弹性和高FDI比较优势条件下,增长得更快。论文还探讨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后一位演讲的代表是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鲁晓东,他的论文主题是《中国对外贸易与收入分配:基于要素禀赋的理论与实证》。该篇论文通过一个三要素模型首先证明了对外贸易会扩大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从而弥合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与中国现实情况的反差。接下来作者利用中国21个省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着重研究了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了收入差距;其次,对外贸易显著的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于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呈现出城乡、地区差异性。除此以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失业率与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于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对外贸易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分配产生相似的作用力,但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每位演讲人发言结束后,都有评论人对其主讲论文做出相关评述。本次专场的评述由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姚洪心博士与刘伟丽博士轮流主持。两位评述人在肯定几位论文作者所取得的有益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与在座诸位探讨了论文的假设与所引述数据的合理性问题,并就文中的一些结论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整场讨论进展有序,与会代表与在座的诸多对经济学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