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武汉大学张定胜教授采访实录

 

张定胜: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张定胜教授您好!现在经济学中大量应用数学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和数学又有什么区别呢?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又怎样呢?
张定胜教授:数学只是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认清分析经济问题,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和相同领域的国外的经济学家进行平等的对话,使我们所要表达的经济思想能够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张定胜教授我们知道您是搞国际贸易的,您如何看待中国入世后顺应世贸要求的关税下调呢?
张定胜教授:关税下调从理论上说是走上资源贸易,走向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是有好处的。虽然有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反全球化的譬如萨缪尔森,但当今的主流经济学家还是比较支持全球化,我本人也是倾向于全球化。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随着我国入世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劳动成本也相应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廉价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渐渐趋于消失,那么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张定胜教授:我国不仅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更要发展比较劣势产业。过于偏重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依旧能获得些许利益,但在长期中却会面临贸易结构不稳定。这会造成两个影响一是由于长期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使得贸易利润下降,缺乏改善贸易结构的物质基础,并形成了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路径依赖;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时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入,进而缺乏创新能力,以至于长期陷于技术跟进状态,被迫受制于人。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发展比较劣势产业必然要对这种产业进行保护,要投入一个进入市场的先行的成本,而如今我国入世后是面临一个逐渐开放的态势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张定胜教授:从理论上说我国应该去发展这种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虽然在发展高新技术时需要在长期内自主性投入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意味着贸易增长可能会因此在短期中减弱前进动力,而能否目光长远地忍受贸易表现的短期的不利局面,用长期努力换得比较优势转型是我国贸易能否做强、做大的关键所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