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易纲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增加中等收入者比例的演讲

(以上内容由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特约记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徐安生同学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整理内容未经易纲教授审阅)

[[p align=center]][[image1]][[/p]]

收入分配的问题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我们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那么在十六大三中全会中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还在近一步的阐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果大家仔细读最近十月份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建议的决定,就会发现在这个决定里更加强调公平,特别是机会和过程的公平。特别强调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这都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对收入分配的关注程度是比较高的。中国在历史上均贫富的思想就非常严重,从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一直到太平天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均贫富始终是我们中国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考虑到我们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当然收入分配的问题要处理好。这就是我们最近从官方到民间到学者到社会工作者,各个阶层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今天想给大家谈的一个主题是,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我对中国中产阶级的一个数量做了一个估计,国家统计局把中国城镇人口划分为五等份,在这个五等份中,如果以2004年的数字为基础的话,我们城市中有30%的人年收入达到11000人民币以上,我们大概有5亿的城市人口,也就是大概1.6亿的城市人口达到这个水平。农村人口也按收入从高到低划分为五等份,农村中大约有10%的人,年均收入7000元人民币。这样把城市和农村的加在一起再减去不到1%的最富人,我们得出一个数字是2.3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8%,我认为这是对中国中产阶级人口的一个粗略的估计。有很多同事,朋友,不同意我这个估计,大家如果看国家统计局和其他的科研院所的估计,大约是7%,8%,9%,我看到一个学者的估计是11%,我这个18%的估计是比较高的。对中等收入者的概念还可以商榷,但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在中国的城市,中等收入者的自我认可率是非常高的,最近有一个调查显示,约有85%的城镇居民认为他们是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统计局的一个调查表明,在城市里,中国中产阶级的主观认同率是36%。所以我的这个估计是考虑了生活质量,购买力平价,主观认同率做出的估算。那么中产阶级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我们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这样的:依附于政府机关,大的企业,从事行政管理与技术工作,同时对所工作的单位没有资本收益权,这些人都是靠自己的知识获取较高的报酬。由于工作上的特征,中产阶级思想一般比较保守,循规蹈矩,不愿意革命,不愿意动乱。还有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是中产阶级离政府比较远,他们最没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的政策。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经常看见群体事件,基本上是最穷人,他们想努力改变政府的政策。最富的人,他们有的是资源,他们也试图改变政府的政策。而中产阶级他们靠自己的知识去赚取比较稳定的薪水,他们不愿意去和政府作对。国际经验表明,在一个地区中产阶级人口占到40%以上的时候,政治和经济的情况就会比较稳定。总之,中国中产阶级的迅速扩大给中国的消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中产阶级的崛起对中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看到不公的时候,我们在看到许多社会问题的时候,看到有人暴富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两头,实际上政策的着力点和注意力恰恰是如何扩大中产阶级。如果中产阶级能够迅速的扩大对中国的和谐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只要我们中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只要我们的经济政策,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转移支付制度,保护产权的政策持续下去,同时我们坚持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保护好私有产权,公有产权,保护好各类产权,中国的中产阶级比重会比较稳定的增加。假如我这个18%的估计合理的话,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中产阶级每年会上升2%,也就是说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中产阶级就可能超过人口总数的40%,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税收来源,我们社会的紧张的程度,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的矛盾,社会的仇富心理,都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那时候中国社会将会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谢谢!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