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教育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专场综述

本次年会的教育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专场共报告了4篇文章,于2004年12月12日上午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举行。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饶晓鹏首先报告了他与王珏合作的论文《显著性和稳定性——降低基尼系数两种方法的效应评价》。基尼系数是一个度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构建和讨论了降低基尼系数的两种方法及其效果。作者考虑的是,如果有一笔外生的可供分配的额外社会财富,那么如何分配可以最有效地降低基尼系数。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简单易行的平均分配法,另外一种是通过解线性规划问题得到的最优分配方法(填坑法),即把额外财富不断地分配给最穷的一批人,最终使这批人的财富水平完全相等,并且额外财富恰好被全部分配掉。作者又进一步定义了降低基尼系数方法的“显著性”和“稳定性”两个概念,并且通过数学分析发现:平均收入越低的地区采用平均分配法,降低基尼系数的效果越显著;“填坑法”是最快的降低基尼系数的方法,但它的稳定性最差。评论人王蓉博士(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认为额外社会财富的现实性值得探讨,因为现实中的降低贫富差距问题一般只能通过社会成员已有财富的再分配来进行。
接着,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岳昌君教授报告了他与文东茅、丁小浩合作的论文《从求职和起薪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章利用一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大样本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起薪水平高低的一些影响和决定因素。文中控制和考察了一些个人特征、能力以及付出的求职成本等变量,和个人所在学校所提供的求职信息丰裕程度变量,用Logistic方法和OLS方法分别对个人求职成功与否及起薪水平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个人能力因素是决定就业成功率的关键;个人在求职上付出的成本对求职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起薪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校提供的公共求职信息对对求职成功和起薪都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评论人王蓉博士认为,literature review还可以做得更细致和全面一点;另外,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还应该考虑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非市场因素,并进行控制。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的吕光明报告了他与白雪梅合作的论文《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文章利用中国1982-2000年的宏观数据,对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程度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作者首先给出了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形成的两个假说,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而教育不平等的加剧会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中国的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教育的不平等的确会恶化收入的不平等;但是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中国现在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区,即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加收入的不平等。评论人王蓉博士指出,教育和收入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文章的研究最好不要只停留在考察association的阶段,可以进一步探讨causality。评论人还在data quality、variables measurement等问题上和讲演者进行了讨论。
最后一篇论文是法国CERDI研究所的华萍教授报告的——《受教育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的数据》。文章把受教育程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分别考察这三种教育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两个组成部分(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不同影响。首先,作者对教育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理论观点进行了阐述。接着,作者介绍了她利用中国1993-2001年29个省份的宏观面板数据,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计算了生产率增长,并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三类教育对生产率增长的不同贡献。文章发现:大学教育无论对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而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初等、中等教育仅有利于效率增长;大学教育对效率增长的作用机制,要通过把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有效率的非国有部门才能实现。评论人王蓉博士认为,本文在研究教育对生产率的影响时,把受教育程度分类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贡献。然后,评论人就文中如何对非普查年份的受高等教育人数进行推断和计算的问题与讲演者进行了讨论。另外,评论人提出在研究中应该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省际人口流动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