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夯实基础,寻求卓越——访北大经济学院刘文忻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前沿和重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对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学年会的理事院校,北大经济学院也走在了经济学普及的最前端。笔者就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支部书记刘文忻教授。

记者:刘教授,您好。我们知道北大经院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调整,可否请您谈谈具体内容?

刘教授:经济学院最近几年十分重视学院教学的改革和各个学科的建设,对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教学方面的改革迈出的步子也比较大,具体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本科生进入我们学院后,首先不分专业,进行两年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过程,我们要求必须重视的基础课程有微观和宏观,这两门课程合成的西方经济学有一年的原理课,一学期的微观原理,一学期的宏观原理,到二年级则还有一学期的中级微观和一学期的中级宏观,这是帮助学生奠定研究基础的关键课程,另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我们也非常强调。关于数学教学,我们已经把它从原来的C类提升到了B类,这样呢,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数学上具有和理科学生同等的起点。至于英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强。我们想,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进来的时候都是很优秀的,那么这样一批苗子,他们有能力而且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打下一个扎实、宽厚的基础,这是我们对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一二年级的目标。在改革后,一二年级并不分专业,学生们的任务呢,是踏踏实实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工具上的要求以及外语数学上的要求切实达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到三年级,开始分专业。而这个专业的划分,我们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主要的依据还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因为每个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通过他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理解,他们会选择一个对个人发展前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专业。

 

记者:我们知道,理论导向和实务导向是学生培养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请问您领导的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哪一方面?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刘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她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有很好的学术传统的学院,因此理论式的教育模式是十分强调的。所以即使是实务,我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把它纳入应用经济学。在前两年主要开设理论课程,三年级后每个专业有其专业课程,这既有理论的、又有实务的。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无论他将来从事理论工作还是从事实际工作,他的理论功底十分重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我们有非常多的选修课,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和适合自己的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而且在各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我们把国外优秀的本科生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对比,以国外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教学,包括研究生教学的方式作为参照,从而建设一流的经济学院。当然,这里有一点就是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向他们靠拢,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一流学院。

 

记者:对于研究生教育,现在面临的是研究生扩招和三年改两年的双重转变,如何避免研究生教育的“放羊”现象?

刘教授:研究生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基础打扎实,包括理论和工具。在这个基础上,强调研究能力。这样,我们对研究生的教学,在北京大学率先把三年改成两年,因为事实上,如果仅仅是接受一个硕士教育的话,我们认为两年的时间基本可以了。因为在三年的教学安排中,对硕士教育来讲,第二年是比较松的,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考GRE、TOFEL之类,搞社会实践,这样,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那么两年的硕士教育可以加快培养周期,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培养经济学人才来讲,都是有好处的。这个改革的初步反馈是学生们认为学习相对紧张,但学习的效率相对提高。至于硕士课程,我们的设置是三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进入论文阶段,对于硕士,论文并不是个重点要求,只要求有一定的研究训练,为博士阶段的研究大好扎实的基础。

我们对研究生实行硕博连读,两年硕士,三年博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后先学一年的课程,到二年级开始分导师并有一个qulified的考试,如果学生目标是就业,就可以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如果想继续深造,就需要通过这个非常严格的考试,才能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非常少,从而学生可以利用三年的时间非常好的来进行完成博士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非常深入、严谨的研究并得出高质量的成果。

在研究生的教学中,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经济学各上一年,这对北京大学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举措,同时对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在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等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再者,配合其他优势的专业课以及在学生自身的精力、知识储备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选择众多的选修课。

记者: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沿在西方,许多海归学者把西方教育制度引入中国,比如说职业教学和学术性教学分开,合作教学和教材引进等,请谈谈您对这种趋势的看法和本校面对这种趋势的反应。

刘教授:在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面,比如说搞些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在国外叫opening school。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和新技术的出现,对一个人的教育从原来的成人教育、技术教育到现在的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提法本身是和整个科学技术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制度的改革,除了针对应届学生能取得学位的教育,还应该继续搞终身教育这一块,也就是说,返回学校再学习。这对国家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有重要意义。所以,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它不能冲击主体方面,主体方面仍然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合作教育是一种尝试的做法,可以聘请国外的一些教授来讲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我们自己为主和他方的合作,但是由于经济科学是一个学以致用的学科,考虑到今后的“用”是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学那些抽象的理论和国外的教材时一定要时时记住中国的经济背景、中国的制度特点等等,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学好,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

记者:最后,在问一个关于经济学两大板块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您如何看待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两者的结合?

刘教授: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从原来的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不断地发展完善,研究这部分的学者队伍也越来越丰富,所以这块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块。北京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不管是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总的来说还是要实事求是地研究经济问题。理论的本身都是要回归到现实的经济生活当中,所以,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都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研究提出的建议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靠全体学者的共同努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