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是否真实?现在是否过热?

  过去几年中在国际学术界和理论界讨论非常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按照中国官方的数字,1998年至2002年五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7.8%,是全世界同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但从1997年年底开始,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根据理论来预测,出现通货紧缩时这个国家的经济通常是零增长或是负增长,这些理论预测和国外的经验基本符合。然而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增长却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从现有的理论来看,分析师必然会对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很大的怀疑。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怀疑的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研究中国经济非常有名的帕玛斯·罗斯基教授(他其实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教授),按照他的推算,中国的经济增长在通货紧缩的状况下最多是2%的增长。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国外的情况,就会发现它出现通货紧缩的机制和我们98年出现通货紧缩的机制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么国外的理论在国内的预测力和政策指导意义就不完全适合。        

  大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主要是用来满足国内消费。国外的通货紧缩的触发机制通常都是由房地产或是股票的泡沫的破灭触动,造成居民的财富减少,消费下降,形成过剩生产能力使投资机会变少而不断下降,消费和投资都不断下降,经济当然会零增长或负增长,只有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才能产生把负增长拉到零增长的效应。这样的理论对西方形成通货紧缩以及造成的结果有很强的预测力和政策指导意义。        
    在98年以后,中国没有出现和国外一样的泡沫的突然破灭,所以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机制并不是泡沫突然破灭产生财富效应,消费和投资受影响产生的。中国出现通货紧缩92年以后出现了连续5—6年时间投资快速增加,在81年至85年的时候,投资增长每年达到19%,86年至 90年,每年达到16%,但在91年至95年,投资增长是每年36%,5年下来生产能力增加了200%。但需求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每年只有7%-8%的增长,五、六年积累下来只增加50左右。9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是一个标准的计划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但在97、98年以后,整个经济发生了非常微妙的结构性变化,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物价不断下降。由于物价下降不是财富效应导致的,98年以后的消费增长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基本上在7%左右,。由于生产能力过剩,非国有部门的投资机会下降了,但是从98年开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增加来启动投资需求,在过去五年中发了八千亿公债用于支持公共工程的建设。民间的非国有投资下降,政府支持的投资增加,造成了过去五年中每年的投资增长维持在10%左右,消费在7%左右增长,所以经济增长能维持在7-8%左右,西方国家不能增长是因为他们的机制和我国不一样。        
       
  我们不仅想知道中国过去的增长速度是不是真的,更想知道未来的发展会不会持续。维持经济增长大概需要几个方面的因素:投入的增加尤其是资本的增加最重要;结构的转移,生产要素的配置从低附加价值转移到高附加价值;技术的变迁;制度效率的提高。前三个因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因为技术不提升的话,资本积累的边际效应就会下降,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另外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但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到底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技术变迁尤其是靠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一个国家的发展能维持多长时间?从理论来说,靠引进技术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加速经济增长,但引进技术必须兼顾比较优势。

  日本就是如此,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像1960年的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各种经济社会指标如生命预期、婴儿死亡率、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都非常接近。再看恩格尔系数,我们现在是100块钱里的39块,日本当时是每100块钱花38元,也很接近。从1960年开始到1988年,日本用了28年时间,其人均收入赶上了美国,我相信中国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日本为什么会达到,一是靠经济增长得非常好,再加上日元升值。对于中国,这两个因素都将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为美国的3%,按照前面的分析,未来30年,中国有可能维持9%左右的增长,大约可以每年比美国快7%,但从这方面,30年后我国的人均收入将为美国的25%左右,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到2030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将可能达到美国的50%。。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