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十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年会分会场专题九:农业经济学(一)
第十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农业经济学专场于2016年12月03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319教室举行。本次专题报告分为两场,总共有五名学者老师就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相关问题进行报告与讨论。

首先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韩昱洁进行题为Pest Control and Crop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Farmers的报告,大致分为研究目的、文献回顾、数据及实证设计、计量结果以及政策建议五个部分。报告人提出在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食品安全刻不容缓的背景下,研究农民购买粮食保险的参与度与控制农药使用量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在文献回顾部分,报告人通过梳理前人有关农药和粮食保险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发现二者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需要考虑粮食的类别、产出的价格等因素,特别地,在建模方面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得如何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变得十分重要。

在数据选择方面,她采用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在8个典型省份进行的调研数据,包括乡村特征、家庭人口、土地以及主要粮食作物四方面信息,并进行了统计性描述来初步观察数据特征。在计量建模方面选择Tobit模型,考虑到内生性问题,选取粮食保险平均推广强度作为工具变量。结果发现,在乡村举行的推广活动是提高个人参与作物保险的关键;平均而言,与无参保土地相比,农民在参保土地上倾向于减少15.864元的农药支出。此外,对于风险偏好类型的农民以及依赖农业收入的农民来说,这种减少效应更加明显。

在做完报告之后,与会的学者就工具变量的选取问题以及农民风险偏好的衡量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在考虑主观风险意愿的同时控制客观风险的建议。

其次,来自于浙江大学的刘强进行题为《农民分化、土地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报告,大致分为研究背景、理论分析框架、模型、数据与变量、实证结果与分析、主要结论与讨论六个部分。作者提出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效率是土地规模经营研究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的研究莫衷一是。在理论分析部分,报告人介绍了农民分化的基本概念,包括非农收入、非农劳动以及生态特征。

分析数据来源于2013年和2015年对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有效样本3421户。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无效率函数模型以及异质性函数模型,结果发现(1)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经典的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在考虑农民分化带来的异质性情况下依然成立;(2)农民职业分化、收入分化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主体分化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土地规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农民分化而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土地细碎化、信贷可得性、家庭人均纯收入、户主受教育年限对生产效率也有显著影响。

最后,报告人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1)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有必要,适度规模的确定关键在于生产效率与农民收入两大目标的权衡。(2)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分化带来的异质性,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3)应该重点培育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推进土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提高土地平均利用效率。(4)通过土地整理减少土地细碎化、构建更为完善的信贷市场、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做完报告之后,与会学者就规模经济的度量问题、调查省份的地域差异化程度、单一农作物产出的代表性强弱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以采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地理特征区域进行研究以及考虑除水稻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做为产出变量等意见。

(文:李瑶  摄影:范馨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