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专题四十八——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发展经济学专场

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发展经济学专场(专题四十八)于2018年12月9日上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楼202教室进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两位学者分别就高铁开通对企业内部薪酬的影响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对农民收入以及对化肥使用的改善程度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李胜兰教授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东科技大学的刘丽华,报告的文章是与孔东民、孔高文、张健、熊梦旭合作的《High-speed Rail,Labor Mobility and Within-Firm Pay Gap》。报告人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动机,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高铁节约了时间成本;其次是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出发,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最为严重。而在企业层面上,随着员工和其所在企业的详细信息数据集的出现,为企业的内部工资不平等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而企业内部薪酬变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向。

所报告的文章采用DID分析方法,以200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高铁数据和发明者数据等,研究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和高铁开通的影响。实证结果得出三点发现。第一,与未开通高铁城市的企业相比,企业所在地开通高铁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有显著的提升,但这种影响仅存在与小城市的企业。同时发现高铁开通对小城市中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影响更大。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带来的人力资本流动是引起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变动的重要机制。第三,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在对人力资本流动敏感的公司影响更大。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受到更大的影响。

报告者最后总结了文章的贡献,主要是:首先文章为高铁开通提供了微观数据,对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结果的文献进行了补充;其次,文章对进一步了解我国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提供了新的思考;最后,预计能为监管者提供政策启示,尤其在公平方面。

评论人王萍萍老师以及其他与会人针对工具变量、研究样本以及机制分析结果等方面与报告者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个小建议:首先是建议增加多期DID等对比方法检验平行趋势;其次,建议增加几个重要的控制变量,比如高铁开通的时间、高铁的通车频率等;最后是在大城市的界定上,可能仅仅把北上广作为大城市的合理性有待讨论,比如武汉等交通枢纽城市归入小城市不是特别合适,建议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考量。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王萍萍博士,其报告的题目是“The Impacts of a Chinese Nationwide Fertilizer Education Program:A Difference Approach”。研究动机在于:近年来,中国农业使用了大量的化肥,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壤质量降低等等,这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小农范围内推光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测土——作物匹配(最优化肥)——最优施肥时间来指导农民更好地利用化肥。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该政策对于农民收入,以及作物产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上的差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DID模型,采用的样本数据来自全国10个省,79个县。研究发现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差异性上则体现为:相较于水稻,小麦、玉米等旱性作物有更好的改善效果,这个政策的实施可以平均减少7%左右的化肥使用量。之后该研究会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将样本数据扩充到全国范围。

 

撰文 / 摄影

中山大学 彭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