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分论坛五十——国际经济与贸易(四)

  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讨论专场(分会场第五节专题五十)于2018年12月9日上午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叶葆定堂202教室进行。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位学者分别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以及异质性FDI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主题作了精彩报告。本场讨论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博老师主持,评论人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博老师和浙江工商大学的曹伟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曹伟,报告的文章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研究—基于全球贸易网络模型》。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为应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政府对外加大过剩产能输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不排除美国将来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可能性。因而研究美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对全球各国特别是沿线国家带来的外溢效应。研究创新点在于归纳总结外溢效应的三个传导渠道全面分析复杂网络模型的作用机理、 研究中心国家为中国和美国以及在研究方法上建立可量化的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冲击外溢效应扩大者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成倍扩大了经济的负向冲击影响。第二,从短期来看,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稍逊于美国,长期来看,美国原生冲击所产生的外围国家之间的外溢效应也大于中国,但中国冲击影响的放大能力要强于美国。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十分紧密,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一带一路”地区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第四,“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当期受中国冲击的影响最大,但随着冲击的传导,中东欧地区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

  参会者指出文中理论分析列出三种外溢效应传导机制,但是实证分析时仅检验一种机制。作者回应:商品价格机制尚无文献检验,金融渠道中仅国际证券市场这条路径有文献检验且本人其他文章曾经研究过,而本文仅用于检验国际贸易机制。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博,报告的文章为《技术进步偏向性存在跨国传递吗?理论和中美制造业证据》。文章指出一般来说,技术进步方向与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但是近年来,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开始偏向于资本,并且出现资本偏向性逐渐增强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开展中美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比及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路径研究。

  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美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存在跨国传递效应,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对中国具有正向导向作用,使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呈资本偏向性,这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要素丰裕的禀赋条件相违背的重要原因。(2)FDI、对美商品进口和对美设备引进都是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到中国的渠道。(3)中国技术进步方向也会对美国制造业产生跨国传递效应,但传递效果微弱,并且只通过商品贸易渠道进行传递。

  参会人提出疑问:是否在模型中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中美双方高政治相关性是否自然而然导致中国向技术、资本密集型方式转移?最后询问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区别。

 

撰文

中山大学 周伟航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