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内蒙古大学专场(一)成功举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内蒙古大学专场于2020年12月5日下午13:30-15:00在北大汇丰商学院523教室举行。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内蒙古大学的杨鑫尚,报告的文章为《学区房与家庭教育投入》。

 

杨鑫尚


  作者使用了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研究了学区房对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和金钱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学区房带来的住房溢价和通过学区房获得公共教育资源两个渠道检验了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机制,为理解学区房的经济效应提供经验数据。
  通过研究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学区房会增加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减少家庭教育金钱投入;其次,学区房不会通过房价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和“遗赠动机”影响家庭教育投入;再次,学区房通过附带公共教育资源的“替代效应”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金钱投入,通过“互补效应”增加高收入家庭子女就读高质量学校家庭的教育时间投入。
  本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首先,目前关于学区房的研究集中于考察教育资源对学区房价格的影响方面,尚未有文献研究学区房如何影响家庭教育投入,本论文将学区房的经济效应扩展到家庭教育投入方面,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第二,本文使用CTUS数据从时间和金钱两个维度研究学区房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扩展有关家庭教育投入的研究;第三,本文从学区房带来的住房价格上涨和获取公共教育资源两个渠道,检验了学区房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机制。
  点评人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晔馨老师,他指出,本文对于概念定义不明确,例如,论文将学区房定义为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小于1000米的房产,但这只体现了上学距离,与是否在好学校的关系不大。此外,由于分析缺少理论背景或者分析框架,文章结构较为松散,并且在数据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内蒙古大学的郎榕坤,报告的文章为《中国人的睡眠回报》。

 

郎榕坤


  基于“经济学家对睡眠问题的属性认定超出了生理学范畴,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投入要素”这一背景,作者回答了“睡眠时间如何影响个体工资性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以及睡眠时间对不同群体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差异”两个问题。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理论方面,睡眠对工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可以丰富本领域研究;基于不同行业和收入的分群回归有助于填补全回归中对行业和收入异质性的忽视;现实方面,可以促进劳动者保护制度在劳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方面规制的完善。
  通过构建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家庭生产函数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睡眠导致的工资增长的边际效应大于睡眠与家庭的互补效应,日落时间延迟将导致家庭生产的减少,这一命题反过来也同样成立,即日落时间延迟导致的睡眠时间减少会增加家庭生产。
  综上所述,如果睡眠具备经济属性,那么日落时间延迟将产生收入效应,即闲暇时间、劳动时间和家庭生产时间将增加,睡眠时间和其他活动时间之间构成一种替代效应。
  之后,作者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典型工作日的夜间睡眠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工资收入和家庭收入的增长;二是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夜间睡眠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者的工资收入和家庭收入影响显著;三是分行业来看,在制造业领域,夜间睡眠时间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从业者的生产率。
  论文的启示为:一是严格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障劳动者睡眠将产生额外的生产效率提升,在制造业领域尤其如此;二是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来讲,中等收入和高收入阶层更应关注夜间睡眠,因为其夜间睡眠的边际回报更为可观。
  点评人为来自内蒙古大学的王文斌老师,他指出,本文的异质性分析是Gibson and Shrader(2018)所没有的,很有想法,但是理论模型与前人的差别不大,只是利用中国数据得到了与美国相似的结果,而且在数据的使用上有待商榷。

 

  撰稿、摄影:张子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