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场(一)成功举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场(一)于2020年12月5日下午在北大汇丰商学院311教室举行。报告会由北大汇丰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肖有智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是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余文涛,报告论文为《互联网平台经济能否改善环境污染?——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余教授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平台经济使得整个社会的物流大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物流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因而减少了碳排放;另一方面,平台经济催生的物流行业存在快递过度包装的问题,在包装标准不统一、回收机制不充分的条件下增加了居民生活垃圾。

 


余文涛


  对此,余教授提出了两个假说:(1)平台经济发展促进了集约式运输交通行业的高效运行,因而缓解了大气污染;(2)依附于平台经济的包装快递行业粗放式增长,导致生活垃圾增加,加剧了生态污染。他采用中介效应建立模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因变量包括两组,空气污染物浓度和人均垃圾产量,自变量则为人均电商平台贸易额,中介变量为运输业生产效率、运输业能源效率、快递业发展水平和快递业资源消耗。回归结果显示,平台经济可以通过运输能源效率机制显著改善环境污染,同时平台经济通过快递业规模的扩张机制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稳健型检验仍然得出一致结论。余文涛给出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当继续大力发展并引导平台经济,让平台作为缓解大气污染压力的有效动力;第二,快递包装行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第三,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和纸盒回收机制。
  第二位报告人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肖有智,报告论文为其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任颋教授合著的《互联网使用与居民环保行为: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文章聚焦了一个现实:中国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许多互联网服务都结合了环保公益,例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和微信的“污染指数”。传统上,大气变暖、水资源缺乏以及噪音污染与人类行为息息相关。

 


肖有智


  对此,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使用互联网是否会促进居民的环保行为?并从假说出发,设计相关检验,旨在发现背后的异质性以及传导途径。文章选区的样本为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因变量为10个环境保护行为相关的等级变量平均数,自变量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最终样本量为9752。研究显示,居民使用互联网越频繁,就越倾向于采取环保行为,与公共行为相比,私人行为受到的影响更大,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女性、城市居民等群体中更为显著。该效应背后的机制,可能在于环保意识的提高,相关知识的获取,以及居民能够参与更多的活动、建立更好的人际联系等。
  第三位报告人是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魏思超,汇报论文为其与怀俄明州大学David Aadland教授合作的《环境保护税的短期影响分析——基于内生寿命世代交替模型》。魏思超教授指出,环境恶化是我国较为严重的问题,污染增加会缩短人均寿命,进而影响物质资本积累。以往文献研究的重点都是稳态,却忽视了到达稳态过程的动态转移路径,而发展中国家正好多处于非稳态状况。为更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情况,魏教授及其合著者搭建了内生寿命世代交替模型,将世代交替模型(OLG)与内生寿命长度结合:其中消费者年轻时的寿命固定为1,而年老时的寿命受到公共卫生的影响;完全竞争的企业将污染作为一种必要的生产要素使用,其价格为污染税率;政府运用环境污染税收来维护环境治理和公共卫生。模型的两个状态变量为人均资本和环境质量,两条轨迹线的焦点形成了稳态。

 


魏思超


  魏教授指出,图像分析和模拟演算结果显示,短期内会有较为复杂的动态转移路径,可能会发生三种情况:(1)不稳定的状态,环境污染大于环境治理,稳态无法达到,政府的长期政策无效;(2)循环状态,世代之间出现环境污染与治理的不平衡;(3)能够达到稳态。同时,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可能发生偏差,长期的社会福利追求,可能会使得短期间世代间不平等。

  论坛期间,三位主讲人不仅分享了自己研究领域的真知灼见,并与现场听众就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撰稿、摄影:邓浩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