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专场(金融、健康与经济发展)成功举行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专场(金融、健康与经济发展)于2020年12月5日下午在北大汇丰商学院225教室举行。

  第一位报告人是胡志安博士,报告论文为《社会接近度、官员问责与1959-1961年大饥荒》。

 


胡志安


  胡志安从粮食征购、公共食堂等角度解释了饥荒的成因,并在研究中发现:饥荒期间,来自于本省的县级干部,其主政地区的死亡率会显著低于以南下干部为代表的非本地干部主政地区。胡志安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粮食征购数据,本省官员主政县的粮食征购率更低,但征购政策更灵活。其次分析县级财政支出数据,“大跃进”期间各县平均经济建设支出大幅上升、社会福利支出大幅下降,但本省官员在社会福利方面仍然安排了相对更多的财政支出。最后,研究也从公共食堂等方面对本省官员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第二位报告人是黄家林博士,报告论文为《补充医疗保险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以大病保险为例》。

 


黄家林


  黄家林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事件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和CLHLS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病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下降14.7%左右;其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保险水平更高的城市以及实施前缺乏风险分担的老年人等群体中更为明显。报告还探索了大病保险对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渠道,黄家林认为,大病保险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增加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使用(老人能及时获得医疗服务的比例增加,住院总费用增长等)。
  第三位报告人是赖毅博士,报告论文为《Intended and Unintended Impacts of a Case-based Payment under Global Budget: Evidence from China》。

 


赖毅


  赖毅指出,飞升的医疗费用支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控制医疗支出。目前,在中国的广东、南昌和长沙等地区已经实施了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政策。赖毅对此提出了几点猜想:第一,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可以减少医疗成本;第二,这种支付体系会给予医院财务激励;第三,Upcoding(浮滥申报费用)可能会降低健康成本以及提高病例组合。赖毅进一步采用Z城市相关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在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下,医院会有经济激励去接受患有更严重病情的病人;第二,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医院可以通过改变Coding Pattern(申报模式)来进行收费改革。
  第四位报告人是张云飞博士,报告论文为《Internal Migration and Firm Investment from Migrants’ Entrepreneurship》。

 


张云飞


  张云飞指出,离开家乡去发达地区就业的人群中,部分会成长为企业家。当其计划投资时,会优先投向家乡,这种行为也会带动其他企业家对这个地区的投资。研究发现:移民每增加1%,投资数量会增加0.07%,投资的量会增加0.42%。因而,在中国地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社交网络有助于家乡的招商引资。
  第五位报告人是何颖博士,报告论文为《中国财政政策乘数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何颖


  何颖指出,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能力在下降,且我国的宏观政策会对不同行业、企业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对此,他运用1997Q4-2018Q4季度数据和BVAR模型,计算出一年期财政支出乘数为0.67。同时,何颖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会促进平均工资的增长,降低实际利率和企业数量,提高资本密集行业的产出和负债,挤出劳动密集行业的产出和负债。为解释这一发现,他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异质性家户模型:假设经济中存在资本密集行业和劳动密集行业,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函数的要素份额不同;假定资本密集行业的边际要素产出决定经济中的利率和工资;居民可选择成为工人或是劳动密集行业的企业家;由于金融摩擦,企业家必须向银行抵押来获得资本。理论模型中财政支出冲击对各个变量的影响,与实证模型大体一致。研究结论为: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来源于负财富效应和要素价格的一般均衡效应;负财政效应的产生来自于短期内经济中资源不变;政府运用额外资源增加支出会减少居民能够利用的资源。

 


  撰稿、摄影:艾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