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北大:“经济学论坛”研讨宏观经济学教学问题

    5月10日,本学期的第四次“经济学论坛”举行。论坛由经济学系主办,每月一期,旨在打造一个经济学专业人士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对当前及未来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和现实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全面、开放的探讨。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系董志勇教授主持。陈仪博士作了题为“宏观经济学教学研讨”的学术报告。张延教授和苏剑博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陈仪博士的报告分为两部分。首先,他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内在理路、已经形成的共识、存在的反思、争辩和缺陷以及值得拓展的方向。宏观经济学发端于凯恩斯理论,之后衍生出新古典增长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真实商业周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理论。在各宏观主义学派之间,已经达成了五个主要的共识:模型应该有严格的微观基础;定量政策研究有赖于对结构性模型的估计或模拟;行为主体的预期须要内生化;真实冲击是商业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经济波动主要由货币政策冲击导致的假说已被拒绝;以及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胀的有效工具。
    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争辩和反思。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宏观经济学家对理论不足和现实摩擦视而不见,经典凯恩斯理论仍然是解释萧条的最好理论,而且宏观经济学家沉醉于数学方法而忽视了现实。Cochrane持反对的观点,他认为近30年宏观经济学家正是在不断地修正理论以贴近现实,而且数学的应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Solow则认为模型不应该追求大和全,而提倡小的、片段式的研究。
    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缺陷的方面包括:对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的处理,失业问题,信息和对信息的处理,对非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等。宏观经济学在这些方面都值得进一步拓展研究。
    在总结了宏观经济学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之后,陈仪博士探讨了他理想中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他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理论联系实际;既培养解释现象的科学家,又培养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既训练技术,又培养思想和眼光;辩证的看待数学的使用,定量分析依赖结构性模型和更复杂的数学,但经济学模型是用来用的而不是用来相信的;以及主流方法基本上不适用于研究非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问题。
    陈仪博士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目前本科生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相对比较陈旧,宏观计量基础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研究生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含新古典增长理论及内生增长理论、宏观资产定价理论、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理论等主流理论,以及一些前沿理论;在实证方面应该包括非结构性估计、准结构性估计和结构性估计。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至少应安排三学期的课,实证应至少一学期。在教材上应该更多地紧跟时代的前沿。
    随后,苏剑博士对陈仪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提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定位问题。此外,陈仪博士提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不发达经济体(包括中国)的现实之间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值得讨论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
    平新乔教授、王志伟教授、李绍荣教授等分别对陈仪博士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