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北大演讲

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共同设立的“北大 - 汇丰经济论坛”今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特邀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Prescott) 教授作演讲。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中国区首席执行官Dr. Richard Yorker首先分别致欢迎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汇丰银行出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共同目标,设立“北大汇丰经济论坛”,汇丰银行资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每年邀请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北大作专题演讲,面向北大师生及社会有关人士和新闻媒体,旨在促进经济学国际交流和经济改革的发展。今年已经是论坛的第三期,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邀请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教授和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随后介绍今天的演讲嘉宾。普雷斯科特教授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7年获卡内基-美隆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并担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员。普雷斯科特教授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多所美国著名学府,他还曾担任经济动态与控制协会主席、高级经济理论协会主席、Economic Theory主编、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与计量经济学会会员。普雷斯科特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与应用、收入差别与计量经济学。他长期致力于商业周期分析。普雷斯科特教授近期的研究探讨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何有些国家经济成长,有些国家经济停滞?普雷斯科特教授利用数量方法分析与解释国际间每人所得不均问题。2004年,由于在经济政策的时效不一致性,以及商业周期驱动力的探讨方面做出的创造性研究,普雷斯科特教授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共同获得)。

    普雷斯科特教授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统计外投资与1990年代美国劳工时数的短期扩张》,主要内容为他与同事Ellen R. McGrattan近期的一篇研究成果。问题的提出从美国1990年代经济繁荣现象背后令人疑惑的一组数据开始,即这一时期全社会劳动时间在增加但劳动生产率(以GDP per Hour计量)却没有增加。

    在标准的真实商业周期(RBC)模型中,代表性家户和厂商组成单部门模型,给定实际的劳动和资本投入以及产出统计数据,可以决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路径;而给定TFP、税率和劳动投入,可以计算完美预期的均衡路径。标准模型下预测出的人均劳动时间数据与1990年代美国的实际数据偏差很大,这便是这一研究提出的问题。

    普雷斯科特与同事的推测是:统计外的投资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他们的推测主要依据这一时期繁荣阶段利润的下降(据预测繁荣时期应该有高利润),以及研发(R&D)和高科技部门的繁荣(1990年代私人部门R&D比GDP增加更多)。

    在用以解释以上问题的扩展模型中,统计外投资加入到家户的预算约束,同时,厂商也分为两种活动,一种生产有形的产品和服务,另一种生产无形资本,而无形资本(包括作为流量的投资和作为存量的资本)是未测量即统计外的。而无形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所有者用从利润中投入的部分(“出钱”,Expensed),另一类是劳动力所有者用无报酬的劳动时间投入的另一部分(“出力”,Sweat)。

    与扩展模型相对应的,研究中也对国民账户进行了相应的数据修改,在总支出中增加了无形投资的项目,在总收入中增加资本利得项目并分解到“报酬”和“利润”项目中。

    考虑到商业部门与研究中的模型有关,模型将单部门扩展为两部门模型,即设定商业部门和非商业部门,前者包括公司与非公司,后者包括家户、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并且设定劳动时间,用BEA(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和CPS(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数据确定参数。

    在前面修改和设定的基础上,从可观测变量中找到TFPs,给定TFPs计算完美预期均衡路径。无形资本存量的路径是以1990的一个稳态值开始,用无形资本的跨期条件和边界条件(2006年的存量资本为均衡增长值)计算路径。从1990年的有形资本存量和推算的1990年无形资本存量开始,给定人口、税率和推算的TFPs,计算完美预期均衡路径。新的模型不像标准模型那样使用有形资本投资的跨期边界条件。

    计算的结果显示,新模型预测的和实际的数据高度相似,包括劳动时间、商业劳动生产率、有形投资、商业报酬和非房地产资本利得等指标。而劳动报酬和资本利得还有待进一步预测。

    研究的结果证明,由于无形投资的存在,会计统计的和经济的指标会有很大的差距,1990年代美国的无形投资(统计外)投资规模相当大。加入统计外投资的增长模型可以有助于解释多种宏观现象,比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经济萧条、股票市场以及1990年代的繁荣。

    普雷斯科特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激发了在场听众的讨论热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既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也是演讲的评论嘉宾。陈平教授说,普雷斯科特的贡献,一方面在于将经济理论与数量化的度量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使用了良好的观测参考系统(HP filter),就像哥白尼在动态物理界的参考价值一样。普雷斯科特的很多观点都敢于挑战传统,比如“股权溢价之谜”、对于Fisher的评价和今天所说的1990年代美国经济的问题。陈平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19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机制的一些猜想,比如随机冲击(Random Shock)和微扰(Emerging Wavelets),以及高科技产业中参与者的数量等理论。

    普雷斯科特教授针对陈平教授的评论也作了简短的回应。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听众就无形资本的度量、BEA未来可能的反应、统计数据中支出(Expenditure)和投资(Investment)的划分、劳动时间增加与利润减少的时间不一致、中国的地下经济与演讲中统计外投资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从六天减少到五天对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影响等问题与普雷斯科特进行了交流。

    演讲结束后,普雷斯科特还到中国经济研究经济中心致福轩与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