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北大: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北大演讲

3月8日下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再次来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北大师生们做了题为《从知识产权角度看中国创新体系的机制设计》的演讲。演讲会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主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行长,200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因为对信息经济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他和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6年起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斯蒂格利茨教授的演讲从一个25年前的故事开始。一个中国的图书出版社致信表示希望在中国翻译出版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并请他写序言,这在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眼中,对于传播知识是一件好事。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演讲中强调,知识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正是对知识的发展和利用;创新机制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来调节,而美国的专利制度是一个市场过度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他指出,面对创新的重要性,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激励机制的设计。制度的设计因国家和具体情况而不同,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也是如此,重要的是权利和责任的对应。

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创新机制上最大的挑战是减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而这个差距现在已经较大;中国在设计创新机制的时候不应该简单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应该建立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机制,着重于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斯蒂格利茨教授随后重点分析了专利制度的弊端。他认为知识产权的存在会限制对知识的利用,造成对效率的损害,并可能带来(暂时的)垄断。同时,还可能导致往往导致静态效率损失和动态扭曲。

基于以上论述,斯蒂格利茨教授最后提出更多地用奖励机制来为创新提供激励,减少专利制度在这一过程中的比例。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