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北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作客金融班

[[image1]]

  2004年2月21日晚7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应邀请来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万众楼,做了一次生动的关于中国金融机构责任结构改革的授课式演讲。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的北大师生,当演讲开始时,万众楼内已经是站无虚席,场面极为热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副主任李玲教授,金融项目负责人平新乔教授和数百名北大各院系师生共同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周小川行长做演讲之前,林毅夫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自己在过去的人生历程中与周行长的交往往事,称赞了周小川行长在中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中的独到见解和发挥的突出作用。平新乔教授则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了周小川行长的工作经历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想法和政策主张。听众对周行长的传奇经历表示出极大的钦佩之情。

生动的演讲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金融组织的分工和责任划分。周行长首先针对近年来国际上金融丑闻频频爆发,以及金融危机如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谈到了金融机构存在责任推委的倾向和动因,又可利用机构分工过细的格局实现这种推委。他从安然事件入手,而后提到了世通公司丑闻、帕马拉特事件,对近年来爆发的与金融体制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周行长认为,在英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过细专业分工,建立了比较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但是最终责任的承担难以相应划分,由此导致公司内部治理激励不强等诸多弊病。他接着又引用了阿根廷金融危机中,由于类似的原因导致众多的债权人损失惨重的事例,说明了无论在何种制度下,投资者和贷款者往往还是要自己承担可能发生的损失。而责任推卸可能性的增加使各机构保证质量的激励机制削弱,从而即便在英美式的“标准”的分工治理结构中,也可能发生诸如安然公司的问题。

座无虚席

  之后,周行长转入对于中国自身金融改革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英美式的保持距离型模式,还是走欧陆-日本式的控制导向型的路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周行长首先针对英美模式分工治理的可能性谈了中国金融业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问题,指出由于历史短、专业弱和品牌尚未形成等原因,存在诸多发展初期的弊病。又结合中国自80年代经济转轨的历史,各种金融机构的发展背景,谈中国目前金融机构的诸如内部激励机制缺乏,贷款重复抵押等问题的由来。最后谈及了有关“贷款证制度”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等可能解决方案自身存在的问题。周行长认为,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特别对于金融体系,无论是英美模式,还是欧陆模式的建立,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在很长的时间内还是要自己来承担贷款质量的责任,而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公司治理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

  周行长最后总结认为,正由于专业公司分工的模式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太可能指望有合格的专业公司如会计、评级、资产评估机构为其提供充分承担责任的意见。中国的商业银行首先应探询建立银行间信息交换渠道的办法,共享信息以达到改善贷款投资决策的作用。

  在之后的提问中,针对师生们提出的关于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向建行和中行注资的问题,央行在银行改革中的角色扮演问题,人民币升值的相关问题,03年投资过热导致原料能源短缺等诸多问题,周行长都一一做了解答。

  两个小时的演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最后林毅夫教授致总结辞。他称赞周行长所做的深入浅出的演讲。并以“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作为共勉,希望周行长在日后能够多多到北大来和同学们交流演讲。在演讲结束后,林教授还向周行长赠送了纪念礼品。演讲会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