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北大:张俊喜、林毅夫评说金融体制

题:究竟该不该搞民营银行 专家学者把脉中国银行业


  最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上,海内外学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张俊喜:防止流动性陷阱

  北京大学教授张俊喜认为,现在很多国家进入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突然失灵。张俊喜认为,中国虽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但已受到其滋扰。他指出了其四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2002年11月的平均利率在亚洲居中下游,如此低的利率水平对继续依赖积极货币政策造成不可低估的困难。其二,我国去年1到11月的消费物价指数显示出轻微的通缩现象。其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在不断扩大,银行的处境因为大量不良资产的增加和外资银行的进入而更加困难。最后,我国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不能利用汇率渠道来传导货币政策。况且,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他提出,总之,由于利率、汇率及银行信用渠道功效均有限,因此我国不适于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且要防止陷入流动性陷阱。

  林毅夫:改变金融结构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四大银行的改革固然重要,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改变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国有与民营银行的结构的问题。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有三点:动员资金、配置资金、风险分散。他们的核心是资金配置的功能资金。未来能动员的资金的多寡功能决定了现有资金配置功能的好坏,配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风险分散的程度。因此,金融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金融结构资金配置的有效性。所谓最有效的配置,是指将资金配置到国民经济中最有竞争力,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的部门,而不是说要将资金配置到最大、最现代化、最高科技的企业。因此,一个国家最有效的配置以及金融结构的有效性可能依赖于每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现阶段最有竞争力,最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风险最小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区段。这类产业和产业区段中企业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以及中小型企业居多。因此,这个阶段的最有效配置以及金融结构的有效性的核心内容在于动员更多的资金支持劳动力密集的中小型银行,更多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型企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