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人大:经济学院以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建设

我校经济学院把科学研究作为建设一流经济学科的关键点,沿着经济学现代化的方向,抓战略性研究课题,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巩固和发展经济学科的优势地位,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经济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之后,积极开展全国高校经济学科调研活动,分析本学院各专业在全国高校经济学科中所处的位置及优势和不足,正确认识全国高校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不同趋势,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经济学作为本院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奋斗目标,即以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深化三重协同转型的中国经济奇迹为背景,广泛吸收和全面借鉴现代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机结合,建立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围绕这样的战略选择和奋斗目标,经济学院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技术”等几个方面,制定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规划。在组织科研课题设计时,经济学院高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旗帜,加强在新的领域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学科发展方向上的研究,注重在经济学的计量化、现代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新开拓,着意选择现代公司治理、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制度变迁模式、所有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前沿性课题,来回答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努力推出原创性科研成果。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吴易风教授的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重新透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卫兴华教授的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和逻辑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相融合理论,林岗教授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透视西方制度经济学,杨瑞龙教授对制度变迁方式三阶段转换假说的验证,杨瑞龙、周业安关于公司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公司治理创新模式的研究,刘元春对西方交易费用理论的重新理解,郑超愚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等,这样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经济学院落实科研规划,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加入WTO、企业改革、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积极成果。韩小明、杨瑞龙承担的中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林岗、杨瑞龙承担的国家经贸委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案,黄卫平、程大卫等承担的WTO与中国经济等应用性研究项目陆续完成。有若干应用研究成果受到实际部门的重视,如胡乃武教授完成的西部大开发的有关对策性报告经西部省份的主要领导批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而安排的科学研究活动,如韩小明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黄泰岩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的研究,杜厚文、雷达关于中国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银行与利率改革研究等,都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2年,经济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1项,发表学术论文818篇,出版专著65部,提交研究报告52篇,其中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4篇,刊载于《经济研究》的论文1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7篇,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显示了我校经济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高起点、多层次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经济学院的系列教材建设,不断丰富和更新了课堂教学内容,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经济学院编写出版教材40余部。林岗教授主持的全新结构、全新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本科教科书即将杀青,“资本论”、“西方经济史”、“经济发展史”、“经济思想史”等传统教材都焕发了青春,“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等一批代表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的教材也正在编写之中。全院教材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组织实施科研规划的过程中,经济学院引导教师明确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订立鼓励教师科研的激励制度,严格科研考核和管理制度,树立科学研究的典范,创办学术刊物,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活动,创造了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广大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发扬严谨学风,在研究观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与时俱进,努力承担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课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组织科研工作中,经济学院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专长、兴趣,同时重视全盘谋划,凝聚力量,开展多点联合攻关,使科学研究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路越走越宽。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