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地址:复旦大学800号(200433)

  电话:021-65651237

  经济研究中心始建于1984年,2000年2月重新组建,并更名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同年9月,中心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承担国家重大决策咨询项目。中心下设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与制度研究部、经济结构与公共政策研究部、上海经济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部、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该中心以跨学科跨系为特色,其研究人员来自经济学院以及其他国内外相关机构。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12人;国内外兼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12人。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张军、石磊、陆德明、朱国宏、黄亚钧、陈志龙、俞忠英、殷醒民教授等。中心主要致力于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强调深入的研究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至今,中心已经承担并完成了100多个项目,其中有“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纲要”、“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等等。其研究成果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并多次获奖。

  中心招收当代中国经济、企业理论与实践、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区域经济等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并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和讲座。

  中心是开放式的,欢迎国内外优秀经济学人才来中心工作、交流、学习,欢迎各学科专家共同研究重大课题。

  中心名誉主任:汪道涵(上海市前市长、"海协会"会长)

  中心主任:张军教授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德明教授

  中心顾问:蒋学模教授、张薰华教授、伍柏麟教授

  传真:86 21 65651237 电话:86 21 65643054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地址:复旦大学300号(200433)

  电话:021-65642668

  email: ces@fudan.edu.cn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是在世界经济研究所欧共体经济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93年经校务委员会批准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中心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为集合本校欧洲问题研究与教学骨干力量的实体性机构。中心挂靠世经所,受主管文科科研的校长领导,由校文科处与外事处归口管理。中心的任务是: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

  复旦大学有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长久历史,根据国务院布点,1964年成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即明确以西欧发达国家为研究重点。70年代后期,更名为世界经济研究所,设立欧共体、德国、英国、法国等地区与国别经济研究室,承担了多个国家、教育部与地方的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西欧经济专著,并编辑出版《世界经济文汇》、《世界经济情况》与《欧洲共同体资料等》等刊物,在我国欧洲问题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所学者长期在全国性欧洲研究学术团体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在欧共体(欧盟)研究方面,我校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余开祥、洪文达、伍贻康、周建平教授等均为我国此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欧盟研究会自1984年成立起也一直挂靠复旦。欧共体室从70年代后期即与欧共体总部建立联系,欧共体委员会于1980年在复旦建立我国第一个“欧洲资料中心”,欧共体委员会前秘书长诺埃尔先生于1988年受聘担任我校顾问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后继续了我校这一研究特色,在跟踪欧洲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上作出了一系列开拓性贡献。鉴于我校在我国欧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中心主要负责人戴炳然教授被教育部推派为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学术委员会三位中方委员之一。

  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以来,我校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是全国受项目重点支持的6个中心之一。中心协助校文科处组织项目的申报和执行,4年来我校在中欧高教合作项目下派出访欧学者28人次,执行科研项目35个,共获得资助约500余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中心建立了协调和组织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机制,扩大和提高了研究力量,拓展了研究领域,扩充和增加了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改善了教学与研究的条件,加强了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与交流。

  中心现任主任为戴炳然教授,副主任张纪康教授。下设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研究室。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资料室(“欧洲资料中心”)、《欧洲一体化研究》编辑部。

  中心招收世界经济学科欧洲一体化研究方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设“欧洲一体化研究专题”博士生课程与“欧洲一体化研究”硕士课程。

  中心通讯地址:上海邯郸路220号(200433)

  电话:6564 2668;6564 3708

  传真:6564 6456

  电子邮件:ces@fudan.edu.cn


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复旦大学800号(200433)

  电话:021-65642064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于1999年3月经校长会议批准设立,是复旦大学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其基本任务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借鉴当代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特别是国际上最新就业和社会保障理论和方法,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探索我国就业变动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在此基础上预测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理论研究上将我国的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在实践上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就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

  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由袁志刚教授担任主任,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高国希担任副主任。中心的研究人员主要有:袁志刚教授、张晖肯教授、徐文虎教授、殷醒民教授和阎嘉陵教授(经济学院)、孙承叔教授、陈学明教授和高国希副教授(哲学系)、郑桂珍教授(社会学系)、胡君辰教授(管理学院)等,中心拥有一批从事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心还将根据课题需要聘请国内外相关问题专家作为特邀研究人员。

  中心的研究人员将被划分为几个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宏观经济与就业。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和失业的影响,研究中国就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不同的失业种类和构成以及它们的变动趋势。

  (2)社会保障。针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制度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化等特点,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的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研究和介绍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演变情况。

  (3)失业的影响及治理。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失业(下岗)者所处的生活状况和失业(下岗)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在借鉴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建议。

  (4)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涉及企业内部的报酬系统研究,企业员工招聘、测试、流动机制研究,就业培训研究,企业员工职业管理研究和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为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提供有关咨询。

  (5)对最新国际宏观经济理论、劳动经济理论以及就业和失业理论的跟踪研究和比较研究,并把这些研究结合到教学工作中,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为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作贡献。

  中心的日常工作如下:

  (1)简报。每两月出版一份简报,以反映中心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简报将采取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国内外有关机构和部门送发。

  (2)论文集。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反映中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3)专著。对于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以专著形式发表。

  (4)学术会议。围绕国内外就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召开学术会议。拟每二年召开一次国内学术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5)人员培养。目前主要争取每年派人员往法国就业研究中心等机构进修学习,系统地引进国外在就业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并对国外就业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和吸收,逐步提高我们研究就业问题的水平。

  中心的有关工作受到了法国教育和研究部、法国人文科学院(M.S.H.)、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重视。目前,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已经与法国就业研究中心(C.E.E.)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准备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1)进行制度性的信息交流和研究工作交流;

  (2)互请对方人员参加合作项目和国际会议;

  (3)法方帮助中方将其研究成果以外文形式发表;

  (4)中方每年委派1-2名学生至法国就业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目前,中心正在积极地争取与其他国家有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展开交流与合作。


国际保险研究所

  地址:复旦大学300号(200433)

  电话:021-65643418



  复旦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它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下设的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重要研究机构。目前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复旦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保险学教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1980年我国刚刚恢复国内保险业经营,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就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受托培养金融干部。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国贸发会联合举办“保险企业经营研讨会”。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复旦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也应运而生。

  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辅助研究人员7人。近几年来,复旦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主编、参编的有《保险学》、《中国保险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保险》、《中国保险词典》等,在保险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当代中国丛书”之一《当代中国保险》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6—1997)著作类三等奖。研究所主要作者得到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的亲切会见。另外,十二册一套的“保险知识丛书”也受到普遍欢迎。

  研究所成立时间不长,但已有一披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中国保险学会委托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界定》课题已经完成;上海市政府委托的课题《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已接近尾声,多项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

  研究所非常重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等应邀担任研究所高级顾问。研究所积极发展同保险业发达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1996年,研究所与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合作成立安盛·国卫—复旦保险研究中心,目的在于依托复旦雄厚的科研实力,充分利用安盛·国卫集团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为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此外,研究所每年都派员到欧美等国考察、学习,积极跟踪国际保险界的最新动态与发展,实践表明效果很好。

  研究所非常重视保险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每年举办两期保险高级干部培训班。为进一步加强与保险接的交流,还定期出版内部交流刊物《保险动态》、《保险专辑》等,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

  地址:复旦大学300号(200433)

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是由复旦大学、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天津科技发展投资总公司、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创办的专门从事科技产业创业和风险投资研究的学术性机构。于2000年6月27日正式成立,常设机构设在复旦大学校内。

领导机构

  中心的金融方面名誉顾问是刘鸿儒教授。

  中心主任:姜波克教授

  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陆洋博士

  中心设有副主任四名,分别由发起单位副总级领导兼任,他们是:

    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       刘崇兴 副总经理

    天津科技发展投资总公司        张仁亮 副总经理

    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万寿 博士

    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王品高 副总经理

  中心的高级顾问:

    沈仲祺(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副司长)

    王松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国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戴维斯(具有美国30年风险投资经历的律师)

    米 勒(美国小企业管理署政策顾问)

近三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

  科技产业创业技术经济规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风险投资的组合投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国风险资本市场运作的机制和理论问题;

  新经济背景下科技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基于有限合伙制的风险制约与利益激励问题;

  典型科技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案例研究;等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科技产业展的风险投资》(张陆洋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99年10月出版);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论》(张陆洋、张力军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9年12月出版);

     《科技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等等。

  理论研究报告:

     “美国风险资本的三个规则”;

     “市场制度对风险投资的影响”;

     “风险资本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

     “风险控制与利益激励机制的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学特性的研究”;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研究”;等等。

  案例研究报告:

     “新的开端”――天津科技发展投资总公司的风险投资实践探 索之一;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分析”;

     “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案例研究”;

     “西安高技术园区发展的案例研究”;

  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

     “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风险投资组合投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中国西部风险投资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

     “中国大型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化体制与机制建立问题的研究”;

     “新经济背景下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的研究”;等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