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简报23期(第一版)

校党委批复同意中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选举结果

校党委2003年9月1日下文(厦大委组[ 2003]40号)批复同意中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选举结果。中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名单如下:
委员:庄宗明、张兴国、邵鹏飞、陈正国、陈珊英、黄鸿德、曾五一
党委书记:张兴国
党委副书记:黄鸿德、邵鹏飞

 

我院六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于近日正式颁布,我院六项成果获奖:
邓子基教授的著作《国家财政理论思考:借鉴公共财政理论发展国家分配论》获经济学三等奖;钱伯海教授的著作《经济学新论》获经济学三等奖;吴宣恭教授的著作《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获经济学三等奖;胡培兆教授的著作《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获经济学三等奖;张馨教授的著作《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获经济学三等奖;戴亦一教授的论文《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国民核算新模式——关于国民大核算体系的理论思考》获统计学三等奖。
                                                       (院办)


杨斌、魏巍贤的2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下达,我院财政系杨斌教授的《中国金融税收制度设计与管理研究》获15万元资助,金融系魏巍贤教授的《人民币币值重估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获8万元资助。
                                                     (院办)

经济学院九项课题获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单位

负责人

项 目 名 称

批准经费

(万元)

经研所

陈甬军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研究

12.00

国贸系

邓力平

不对称国际税收竞争研究——兼论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

6.00

财政系

胡学勤

最优公共收费标准研究

5.00

财政系

吴碧英

中国城镇经济弱势群体救助系统研究

7.00

计统系

 

中国金融与经济周期的统计研究

7.00

金融系

邱崇明

入世后金融开放对货币政策稳定价格目标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6.00

经研所

吴宣恭

交易费用——企业契约理论的分析研究

7.00

经济系

许经勇

粮食安全战略与粮食购销市场化

7.00

经济系

林民书

中小企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8.00

  

 

65.00

 

经济学院“985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在实施“985工程”建设中,经济学院共投入专项资金610万元,用于建设5个分项目: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验室建设。三年多来,经济学院以巩固和发展国家重点学科、不断提高学科总体实力和水平为目标,认真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科建设:项目建设前,经济学院只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财政学、统计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本科专业。“985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新增“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新增金融学、政治经济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新增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本科专业。
2、师资队伍建设:1999年经济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的比例为 19.7%。三年来,学院重视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在老、中、青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尤其加大力度造就出类拔萃学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持续强劲发展。现有专任教师134人,比“985工程”实施前增加14.5%,其中教授38人,增加10.2 %,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29名,具有博士学位57人,占教师总数的42.5%。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
3、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的研究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2002年3部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部教材获全国统计优秀教材奖。新开设的《金融市场学》、《保险学》被评为“十五”规划高校权威教材;《财政学》、《金融学》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福建省精品课程。同时致力于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院实验室中心为骨干、带动专业实验室和教师积极开发课件、软件。建设一批骨干示范课程;加强案例库建设,推行教学方法创新和案例教学;引进多部(本)国外一流教材和权威专著等。
4、科研成果:整合全院师资力量,组织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联合攻关,鼓励教师出高品位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三年多来,全院共承担109项科研项目,获资助经费651.95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101.9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83.5万元;2000-2002年经济学院教师共撰写出版高水平专著44部,发表论文1001篇,刊登在权威、核心刊物的有392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60项。在科研成果取得丰硕收获的同时,经济学院努力提升教师素质,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三年来共引进博士毕业生14人。
5、人才培养:始终坚持规模、结构、素质的协调和统一。把品牌效应摆在首位,大力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2000年至2003年9月,经济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共取得1枚金奖和1枚银奖。三年多来,博士研究生撰写出一批高水平的博士论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全国首届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学院根据总体规划,适度扩大本科生规模,2003年9月在校本科生规模为3012人,比1999年末的1998人净增1014人,增长50.75%;加大力度扩大研究生规模,2003年9月在校研究生达8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6人,博士后22人,硕士研究生555人,比1999年末的319人净增472人,增长127.91%。实际每年递增23%左右,其中博士占研究生比重为34%。2000年至2003年,经济学院共向社会输送了2411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1998人,硕士毕业生252人,博士毕业生161人,出站博士后14人。
6、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000-2003年9月,经济学院主办和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16次,邀请国内和境外专家教授到校讲学36人次,派出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5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200多人次。
经济学院在集中力量抓教学、科研质量与出人才、出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有效途径,为福建省和厦门市地方经济建设、高层次决策提供咨询和研究服务,受到省市政府和企业界的好评。
三年多来,经济学院的投入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标志性成果如下:
1、邓子基教授的《国家财政理论思考》、钱伯海教授的《经济学新论》、张馨教授的《公共财政论纲》、戴亦一教授的《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国民核算新模式》等4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三届(2003)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张亦春教授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杨斌教授等的《经济理论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与实践》分别获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3、钱伯海教授主编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张亦春教授主编的《金融市场学》、林宝清教授主编的《保险学》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4、杨斌教授的专著《治税的效率与公平》获福建省第四届(2000)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邓子基教授的《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许经勇教授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杨斌教授的《国际税收制度规则和管理办法比较研究》、钱争鸣教授的《国民大核算及其功能系统的研究》等4部专著获得福建省第五届(2003)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邓力平教授的专著《经济全球化、WYO与现代税收发展》、杨斌教授的专著《西方个人所得税模式的不可行性及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获得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第四次(2003)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陈亚温教授的《欧元续论》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
6、张馨教授的《财政学》、陈国进教授的《金融学》2003年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7、学院实验中心引进设立“桥讯德励财政工作站”,有整套经济信息软件和接收系统,可全天候对全球资本市场进行及时跟踪和分析。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中国经济统计教育科研网建设”,经济系“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图书资料室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经济系“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