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简报25期(第一版)

我院“211工程”(二期)建设成果显著

学科建设  经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我院被授权在博士学位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增设的专业有“发展经济学”(硕士)、“经济信息管理学”(硕士)、“资产评估”(博士)、“公共经济学”(博士)、“金融工程”(博士)、“保险学”(博士)、“服务贸易学”(博士)等7个专业。现已申报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网络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经济信息管理学”、“应用国际贸易学”、“跨国经营研究”等7个博士点和“税务筹划”1个硕士点。
人才培养  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规模、结构、素质的协调和统一。把品牌效应摆在首位,大力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2002至2003年,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全国首届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获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03年12月,教育部刚刚结束对全国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评估验收,专家组对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院根据总体规划,适度扩大本科生规模,加大力度扩大研究生规模。2003年9月在校本科生规模为3012人,比2002同期增长16.56%; 2003年9月在校研究生达8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6人,硕士研究生555人,比2002同期增长25.52%,其中博士生占研究生比重为34%。

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在老、中、青相结合基础上,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尤其加大力度造就出类拔萃学术人才。努力提供教学、科研良好环境和条件,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持续强劲发展。现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37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

科学研究  我院整合全院师资力量,组织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联合攻关,鼓励教师出高品位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2003年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福建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厦门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58项。
教学改革  我院注重教学研究与改革,在课程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的研究,调整、充实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根据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拟订了学院教学改革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加强学院核心课程的统考力度,对统考课程的教材选用、知识点、教学大纲的制定及考试命题的组织做了相应的调整;重视教材选用,更新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财政学》、《金融学》、《国家税收》、《网络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等5门课程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福建省精品课程。同时,加强案例库建设,推行教学方法创新和案例教学,引进多部(本)国外一流教材和权威专著等。学院重视实施和加强双语教学,根据学校部署,组织具有开展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申报“厦门大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共计27项。
学术交流  我院为提升教师良好学术氛围和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院教师参加境外学术交流2人次,在校任教外国专家2人,校际交流数达70人。
标志性成果  2003年我院共取得12项标志性成果。
1、张馨教授的专著《公共财政论纲》于2003年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邓子基教授的《国家财政理论思考》 于2003年8月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钱伯海教授的《经济学新论》于2003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戴亦一副教授的《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国民核算新模式——关于国民大核算体系的理论思考》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5、邓子基教授的专著《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于2003年9月获得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杨斌教授的专著《国际税收制度规则和管理办法比较研究》于2003年9月获得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优秀成果;
7、钱争鸣教授的《国民大核算及其功能系统的研究》2003年9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8、杨斌教授的专著《西方个人所得税模式的不可行性及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于2003年1月获得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第四次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9、张馨教授的《财政学》、陈国进教授的《金融学》、雷根强教授的《国家税收》、张铭洪教授的《网络经济学》、陈永志教授的《资本论》选读等2003年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10、许经勇教授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于2003年9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1、经济系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03年11月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
12、经济研究所的《厦门大学庄启程基金经济理论与管理新世纪研究丛书》共7本,2003年已全部完成。                 (院办)

 


校党委新任命我院党政领导干部名单
   党委书记:张兴国  党委副书记:黄鸿德
   院长:张馨  副院长:曾五一  郑振龙  李文溥  陈光(行政后勤)

 


我院在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共获27项奖


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日前已揭晓,我院共获27项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验收评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12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验收评估”专家组来校对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进行验收评估。专家组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谈敏、南京财经学院教授徐从才、南京大学教授范从来、吉林大学教授吴宇晖和西北大学教授姚慧琴五人组成,他们将对5年来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验收和评估。

14日上午,评估汇报会在嘉庚(三)215会议室举行。评估专家组,校党委书记王豪杰,校长朱崇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副校长吴世农及经济学院、学校相关部处的领导参加了汇报会。汇报会由专家组组长谈敏和吴世农共同主持。

朱崇实校长致欢迎辞。吴世农副校长向专家组汇报了学校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所做的工作,他说,我校经济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8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是我校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也一直是我校最重要的学科和重点支持发展的学科之一。我校历届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基地班的建设。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学校先后成立了以潘世墨副校长为组长的经济学基地班领导小组。5年来,学校无论是在经济学人才基地的申报,还是基地的建设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系主任庄宗明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验收自评汇报中,详实地介绍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色和总体水平等相关情况。
 
在为期两天的考察中,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自评材料及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了图书馆、基地实验室,并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
 
在15日上午召开的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就验收评估的情况向我校做了反馈,他们对于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我校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生生源质量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能力;教师敬岗爱业;重视学科建设与研究;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注重“基地”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同时,专家们建议,为了使“基地”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探索教学资源整合与课程结构优化的新途径。校党委书记王豪杰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资金投入、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等方面改善和提高基地建设的条件和水平。谈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时,王书记说,对于基地来说,首先是建设,继而在建设中要注重优化、探索和创新,不管是建设也好,优化也好,最终是要谋得基地的长远发展。         (院办)

 

我院6个课题获教育部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立项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项目立项日前已公布,我院有6个课题获准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30万元。郑鸣教授的《中国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制、监测体系与治理路径研究》课题、庄宗明教授的《9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课题、吴宣恭教授的《新制度经济学企业契约理论评析》课题、郑振龙教授的《中国利率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课题、林民书教授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区域分布特点、行业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课题、杨灿教授的《现代指数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课题均获5万资助。                         (院党委  张兴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