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简报26期(第二版)

明确建设目标  培养一流人才
——经济学系“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掠影

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对21世纪人才特征和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性质特点的认识,经济学系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经济学基础人才”作为“基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经济学系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强基础、拓宽领域、注重素质、培养能力。经过全系教师多次讨论研究、反复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了由“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板块构成的新课程体系。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经济学系还注意到适当压缩课堂授课时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学思考;重视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建设,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由于“基地班”的学生有较好的英文基础,经济学系在“基地班”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和使用原版教材,占21门所开课程的14.3%。

2、 注重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为加强“基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经济学系现任8个教授全部都为“基地班”授课。教授们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称赞,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扩大学生知识面,都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近几年来,经济学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陆续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辅导教材一套3部,《马克思经济学》教材1部,《〈资本论〉选读》1部,《〈资本论选读〉讲座》1套2部,《资本论》讲解一套6部、《资本论》专题研究丛书一套7部,《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丛书一套3部、以及《〈资本论〉的结构》、《〈资本论〉研究综述》、《〈资本论〉研究与应用》等专著;“基地”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2000年获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教学”2000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更新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
近几年来,经济学系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为了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手段上,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学系在省市土地局、工商局、劳动局、经贸委等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组织“基地”毕业班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经济调查,或者直接参加某些经济管理工作的实习。除此之外,经济学系还组织“基地”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分赴省内外共20余处进行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社会经济调查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有效地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科研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经济学系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一方面努力办好本系的《学经济》、《经济学人》和《经济桥》三个刊物,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场地,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由系领导和“基地班”班主任担任刊物顾问;定期举办“学经济”征文比赛,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基地”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每学年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学年论文,学年论文的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同学,根据刊物的不同档次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纳入学生的量化考核之中,作为学生的评优、评奖和推荐免试读研究生的重要依据。这些措施,调动了学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1999年—2003年,“基地”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与调研报告共计130篇,占基地高年级学生数153 %,其中有不少文章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毕业班英语六级通过率82.2%;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比例达63.53%,其中61.18%为保送硕士研究生。
5、 确保人才质量,突出综合素质
由于有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较强的师资队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基地”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更有效地培育“基地”学生的业务素质,经济学系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营造学术环境。“基地”建设以来,经济学系先后邀请了几十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家为学生举办了近百场学术讲座,其中有国内老一辈经济学家和中青年经济学家,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们的学识和风采,给同学们以极大的启迪和鼓舞,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添了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经济学系还定期举办“经济学论坛”,就国内外经济的热点问题,或是教师们长期研究的科研成果举办学术讲座,从不同侧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思维,增长了科研业务素养。另外,请教师、博士生与本科生座谈科研体会、交流如何搞好科研的方法。二是构建科研组织和制度。在“基地班”建立科研导师制,指导老师除了负责指导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外,还具体负责指导学生日常的科研训练,“基地班”学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本专业学生前所未有的成绩。
同时,经济学系十分重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系领导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育,在加强政治理论课、成才修养课教学管理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措施比较得力,全系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气氛,出现了不少先进事迹。在现有“基地”学生中,有88%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了34名党员。连续两年“基地”各有1个班级获福建省优秀班级称号(全校每年仅4个班获此殊荣)。85人次获各级别优秀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称号。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