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西财:感恩自强,放飞希望——“李嘉诚基金学生感恩行动

   

    夏日炎炎,酷热也无法遮挡青春的激昂,一群年轻的身影活跃在灾区,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他们就是 “李嘉诚基金学生感恩行动”之西南财经大学“红雏鹰”团队的志愿者们。今年,由四川团省委、省教育厅和李嘉诚基金会主办了李嘉诚基金会“学生感恩行动”暨第二届四川省灾区学生感恩服务行动。西南财经大学“红雏鹰”团队作为其中一支队伍,赴绵竹市孝德镇开展了以“大学生村官在地震灾区中的角色和作用”为主题的调研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红雏鹰”团队主要由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组成,“红雏鹰”象征着大学生村官的坚毅、勇气与奉献精神。团队希望通过与灾区大学生村官、当地政府和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全方位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况,真实展现大学生村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深入探索大学生村官未来出路和发展问题,最终形成一份兼具科学性和针对性调研报告。在做社会调研的同时,“红雏鹰”团队走到农村和当地政府和大学生村官一起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为灾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送去关爱,用实际行动表达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反哺社会、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愿望。

    团队第一站选择了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本次活动受到了绵竹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孝德镇政府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体队员共同努力下和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一、“青春无悔献基层”——初识大学生村官

   

    “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镇上的大学生村官个个都了不起,对重建发挥了很大作用,相信他们的故事对你们会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孝德镇副镇长黄毅说道。

    “其实艰苦和清贫对我们来说算不得什么,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到还是有许多人在关心、关注着我们这个群体,我真的很欣慰”。大学生村官赵静说道。

    11日下午,“红雏鹰”团队成员和孝德镇大学生村官代表在孝德镇政府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难忘的交流会。这是团队成员与大学生村官的初次相识,刚开始彼此之间还有些陌生和好奇,但年轻和微笑拉近了的距离,黄毅副镇长和蒲朝辉主任热情洋溢、幽默风趣的致辞也让那最后一丝腼腆消弭,大家都陶醉于欢声笑语之中。慢慢地,在交流中我们被村官们朴实和坚韧所感动。

    我们向镇政府领导和大学生村官介绍了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活动预期效果,大学生村官们对此表示好奇、很感兴趣,并针对活动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接着,孝德镇首批大学生村官张立峰谈了自己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更为丰满大学生村官生活,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座的各位。09年来到孝德镇的古凯是本镇大学生村官中唯一的研究生,他对大学生村官有着独特的认识,他说:“很多人都觉得考村官的大学生都是为了以后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加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只有理解中国基层,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把握政府工作的方向,这一点比其它的都要重要。”随着讨论的深入,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宽,从工作、生活到人生,从过去、到在到将来,李伟、邹晋玲、贾希和赵静等村官娓娓道来,总之大学生村官生活,充实而忙碌,有快乐有委屈,或许也夹杂着丝丝困惑与迷茫,但大学生村官都认为短暂的村官生活将成为其毕生难忘的经历和宝贵财富。

   

    座谈持续近两个小时,交流增进了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这些同龄人产生了丝丝钦佩之情。最后,各位大学生村官在“感恩自强,放飞希望”的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和队员们合影留念。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问卷调研

    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向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和作用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为了保证访问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团队成员分成3个小组,分别奔赴迎祥社区、大乘村、苦葛村、高兴村等全镇4个社区和18个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调研活动。

    “我感觉年轻人到基层锻炼非常有必要,如果我儿子长大了,我也会支持他当学生村官”。迎祥社区的一位居民说道。

    “我们这里的大学生村官还是做了些实事,他们毕竟没有沾染太多官场习气,社会还是要多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吧”。孝泉中学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啥子村官?不晓得”。一些偏僻村庄的居民也常常这样回答。

    亲身走访让我们收获颇丰,获得了当地居民对大学生村官看法的第一手资料。队员们了解到,大多数居民对大学生当村官持积极态度,认为他们在灾后重建和农村建设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当他们得知大学生村官待遇较低时,对于村官是否能长久留任和吸引优秀人才来当村官表示担忧。一些居民认为大学生村官不一定非要带领农民创业致富才算成功,只要他们能脚踏实地的为村、为百姓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行动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但我们也发现,也有一些居民认为来当大学生村官的都是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没有出路的大学生,他们工作中时常偷懒。还有一些偏远村庄的村民根本不了解大学生村官,甚至没有见过大学生村官。调研中,队员们普遍认识到,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居民们的认识往往大相迥异,一些居民的观点比较理性,他们并不强求大学生村官立马就要做出成绩,而是希望政府能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和政策,形成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激励机制。也有一些居民认为多数大学生村官的只是镇上领导的“秘书”,做些整理资料、处理文件、编写总结汇报、应付检查的日常工作,而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较为详细的访谈记录30份。活动调研报告将在对问卷和访谈资料的整理上撰写。

    三、“但愿夕阳无限好”——看望留守老人

    团队走访各村过程中,队员们的目光被一个群体所吸引——留守老人。团队临时决定增加一个议题:针对留守老人进行一个小范围调查与服务。8月15日,团队成员在孝德镇高兴村,看望了当地的留守老人。黄玉敏(化名,下文称黄婆婆)老人就是我们看望的对象之一。黄婆婆今年67岁,寡居已达13个年头,膝下育有4子,她的儿子们成家后,各自独立生活,或外出打工,或远居它处,但众子之间有少许间隙,在对黄婆婆的赡养问题上每每推诿,当地村委会调解多次未果,黄婆婆每谈到这兄弟间如此这般无不唏嘘感叹。现在黄婆婆住在三儿子家,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来,步行去镇上替人家做家务、照顾小孩,以补贴家用。黄婆婆屋子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只有别人赠送的床和家具,地上摆满了用来接漏雨的盆盆罐罐,这让我们团队成员心情沉重。但黄婆婆本人却非常乐观,表示自己完全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并且说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愿意和她聊聊天就非常满足了。不知不觉到了中午,黄婆婆要去镇上继续照看小孩了,团队成员则向黄婆婆送上了生活用品表达心意。

   

    望着黄婆婆蹒跚的背影,良久,很远处的黄婆婆回头向我们挥手致意……团队成员久久默无一言。也许在农村,像黄婆婆这种情况的老人不在少数,这些留守老人辛勤奋斗一生,默默地守望,守的是一方的净土,望的是八方平安!

四、“小板房中大世界”——关注灾区民生

    8月13日,“红雏鹰”团队来到孝德镇兴隆社区、迎祥社区等地的活动板房聚集地居民区开展服务和调研活动。在与居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板房大多搭建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板房便成为灾区居民临时的家。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许多已经离开板房搬入了新家;按照苏州援建方和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需对地震后的房屋质量一一进行排查,对危房和有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有计划拆迁与重建,于是这些板房也迎来了一批批的房客。对于临时安置于板房区,居民大多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对未来的新家充满希望。

   

    “红雏鹰”团队分成两小组与“板房区”的老人和小孩开展互动活动。“老人组”主要负责跟老人聊天、拉家常以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66岁的张婆婆跟她5岁的小孙子住在一起,她说,这板房比她想像中的要好一些,采光、透气性都还不错,只是最近几天她家的电灯老是闪来闪去,不知为何故,团队成员自勇奋告,经过多方排查,原来是灯管线头松动造成的;“小孩组”的主要内容有辅导上学小朋友做暑假作业、玩益智游戏、教适龄儿童认字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精彩的继续,我们所在的板房处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在得知我们是西南财经大学暑期服务队的,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并邀请去他们家坐坐。

    临别前,团队给板房区内小朋友每人送去了小礼物,祝愿他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最后,踏着夕阳的余晖,“红雏鹰”团队全体成员与板房区居民挥手惜别。

    接下来第二站,红雏鹰团队将在都江堰市和温江区展开对大学生村官的广泛调研。

    在灾区十多个日日夜夜,带给红雏鹰团队每位成员的是感悟,感动与感恩,留给大家的是成长,进步与收获。我们感悟着在全国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灾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下,灾区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灾区人民的生活日益幸福安康,灾区人民已经从曾经的苦难中慢慢走了出来,曾经的痛苦变成了现在的坚韧,曾经的眼泪换来了现在微笑,曾经的滴水之恩变成了现在的涌泉相报。我们被那些奋斗在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和优秀的党员干部深深感动,他们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那片土地,献给了那里的父老乡亲,献给了新农村建设,尽管他们的力量微小,但是农村真的需要他们这样一群特殊的大学生。我们被那些给予灾区对口援助的工人深深感动,他们顶着烈日铺设钢筋,浇灌混泥土,抓紧施工,建设新家园,让那些在板房里面的人早日搬进新家;我们也被那些老百姓的热情,真诚,朴实深深的感动。

    我们团队很多队员也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对于农村并不陌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特别是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然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生活贫困,生活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我们的社会总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当我们走进农村,走到社会中低层人民中间时候,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他们要么是孤苦的老人,要么是留守的儿童,要么是身患重病遭遇不幸的家庭,要么是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整天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作为身在象牙塔享受着国家公费的研究生,特别是作为以“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财大学子,我们感到作为我们这一批80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应该有一种国民意识,有一种责任意识,有一种奉献意识,在校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能够真正为他们带去关爱和力量。

    “红雏鹰”的力量是薄弱的,“红雏鹰”的翅膀是幼嫩的,它愿意携手更多的“雏鹰”一起飞翔,一起去开拓更远更广阔的天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TOP
  • 三日
  • 一周
  • 一月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