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书刊 · 2010-04-07

作者:佚名

返回



  2010年,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跨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列。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虽已跻身于第二大经济体行列,但货币却不能在世界上自由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迫在眉睫。关键的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到底要多长时间?

  张光平新著《人民币产品创新》,从微观角度完整阐述了人民币产品创新的各领域,而且将产品创新纳入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视野,相辅相成。该书是在作者广受好评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之上提炼完善而成,是了解人民币国际化及产品创新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先讨论了丰富多样的人民币产品,然后再讨论国际化趋势下的人民币产品创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日臻成熟,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产品创新与发展又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不解决国内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各类基础资产问题,没有与之配套的多层次产品市场的发展、繁荣,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从作者提供的很多指标看,目前人民币仍然是一个限于境内流通的传统货币。2007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为6.2%,但当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占比仅为0.25%,位列全球前20名之外,与中国经济的实力极不相称。

  一般而言,外汇市场产品主要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人民币几乎是28个主要货币中最为传统的货币,即期交易占比高达61.4%,仅低于俄罗斯的70.7%;相反,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的比重仅为7.4%,高于巴西的2.5% ,位列倒数第二。为了进一步准确反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者提出并定义了“货币国际化程度参数”。该参数的分子是一国货币占全球外汇交易的比重,分母是发行该货币的经济体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却融合了一个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两个关键变量,即该货币外汇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实力。

  根据上述定义,作者估算得出,2007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参数为4%。相比之下,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等全球五大货币的平均参数为121.1%,六大新兴市场货币(指墨西哥比索、韩元、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和人民币)平均参数为15.7%。

  如果除去中国,2007年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参数平均为31%。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参数甚至还不及“金砖四国”平均值9.1%的一半。其中,俄罗斯卢布为16.7%,印度卢比为15.9%,巴西雷亚尔8.3%。

  受作者启发,我们可推测2020年人民币作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地位。首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可能上升至16%左右;其次,假设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参数达到2007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的31%,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市场的份额就可能逐步上升,到2020年为5%左右,跻身于全球第五大货币。如果这一预测能够实现,未来十年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黄金时期,今年则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作者认为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于1968年取代当时的西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2010年历时42载。然而,在作者看来,日元国际化并不很成功。日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比重,在1970年几乎为零,1991年达到顶峰时为8.7%,但从此进入下降通道,到2008年时降为3.3%。作者指出,日本早在20世纪中期就提出日元国际化,但真正推动却到了90年代末。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错失了日元国际化最佳时机。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只有好处而没有成本。人民币成为国际可以流通的货币,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体现;其好处包括降低本国外汇结算成本,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促进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升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作者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限制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增加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并对区域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负有责任。

  在未来十年中,只要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逐步加快。作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人民币还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雄厚的外汇储备,一定程度上说持有人民币等同于持有美元;二是中国对大多数亚洲国家或经济存在贸易逆差,这与日本正好相反,为人民币向亚洲新兴市场经济渗透创造了条件。

  作者为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产品创新》,张光平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