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表现何以总会引来惊愕

书刊 · 2010-09-26

作者:佚名

返回

  在远古时期,甚至在通用价值计量标准、交易媒介产生以前,信贷可能就已存在了。例如,古希腊人曾为“借钱是否该收取利息”而长期争论不休,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更提出,“附带利息的借贷有时是符合正义的,但利率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否则就是‘邪恶’的高利贷(即高于给予的索取)”。然而,要确定符合“正义”的利率水平,“技术”上的操作和把握极为困难,中世纪以来的学者就为此“困扰”了数百年,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使得现代欧洲收取利息合法化之后,类似的争论进入经济学家、金融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的大圈子。

  然而,由悉尼·霍默和理查德·西勒合著的《利率史》却告诉人们:近代以来,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逐渐放弃或抛弃了“正义”的学术争论——他们试着用另一种思路来解决问题,即只要借贷双方都为自愿,只要资本市场不被垄断,那么利率水平就能符合正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市场不断扩展,竞争变得充分,利率水平就会进一步下降,这才是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

  作为前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关键人物,悉尼·霍默开创了固定收益分析的先河,被称为“债券市场分析的先驱”。他撰写这本《利率史》,覆盖了全球基本经济发展历史和商业价格历史,时间跨度长达4000多年,通过梳理漫长历史长河中利率的潮汐变化,实际上是在一步步地向读者分析“信贷文化”的演变过程,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兴盛与衰亡。虽然其间大量令人唏嘘、弥足珍贵的人与事似乎已经渐渐在尘埃中湮没,但事实上,人们对此是完全没有理由淡忘的。

  从1962年印刷第一版算起,《利率史》经历多次修订,最新一次修订由纽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机构和市场史教授理查德·西勒完成。本书最明显的表征,是对历史时间的有意模糊。一方面,这是由研究文献的局限造成的,某段时期、某个社会群体的资料匮乏甚至完全缺省。另一方面,如果按编年体线性叙事,难免呈现断续状态,漫长的利率起源、流变的利率发展更难厘清。不过,对非专业读者而言,作者把复杂的问题叙述得那么清晰生动,读起来更像一本指南,方向全在作者的准确把握之中。而那些指望从这本书中印证整个人类经济的发展,只不过是 “疯狂、惊恐和崩溃”的循环,或者是“货币贵族”居心叵测“操纵”史的读者则注定会失望。

  “正常利率”和“非正常利率”的划分与确定,是悉尼?霍默重点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这两方面的分析,包含有超越了各种利益纠葛的学术观点,但更多的则是关于古今中外历史上具体利益纷争的评析。其实,每代人都会设定一个利率范围并视之为正常水平,在这个利率范围中成长,远远高出或低于该范围就意味着危机,或者意味着极其过分。“几乎每一代人最终都会惊愕于利率的表现,因为它常常会上升或者下降到意料之外的极端水平。” 这个结论,成为本书的精髓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干净利落的重复”,因为现代的市场利率,本来就很少能长期稳定,这是现代经济活动规模日趋扩大,运转日趋复杂的必然结果。如果真有所谓的“循环”或“操纵”,其图景反而会简单明了很多。

  纵观跌宕蹉跎的利率史,世人也许能够从利率的波动中追寻到知识和科技的发展轨迹、政治改革的成败,以及民主与独裁专制统治之间“漫长、艰苦、永无休止的斗争”。在制订有效的商业伦理和法规、合适的货币和财政手段与政策的过程中,有些社会取得了成功,有些社会则遭遇了失败。为此,作者提醒说,在存在合理的(但永远不是完美的)可比性时,有时可以推演出数个世纪的有效利率趋势,但是在用现代利率比较历史利率数据时,必须倍加小心:社会和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关税、赋税、货币和法规都迥然不同。譬如,净x%的复利在今天和在苏格拉底时代都会在完全相同的年数之后令本金翻一番,而x%的净购买力会以同样的比例导致货币价值或税收负担方面的增减变化。

  “智力水平、道德力量的高低与利率水平的高低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悉尼·霍默关心的另一个问题。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大家庞巴维克曾宣称,利率是一国文化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力量越强,其利率水平越低。悉尼·霍默非常“抗拒”庞巴维克的价值判断:100多年后的今天,现代的中央银行包括日本央行、美联储等已实践或正在推行“零利率政策”——但这只是作为货币市场中的目标利率,信贷市场中的实际利率不可能为零。那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我们就能享受到日益廉价的借贷了呢?悉尼·霍默告诉人们,利率的演变趋势更多的是一种潮汐变化,似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正如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历史后指出的那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各类时段不一的周期起落,从短至三到四年的“基钦周期”,到二十年左右的“库兹涅茨周期”,到半个世纪的“康德拉捷夫长波”,以至布罗代尔提出的百年趋势。这些经济周期,让布罗代尔坚信,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是“一种有节奏的潮汐运动”。

  因此,至少在“智力水平”和“道义力量”上,现代人同古代人的差距,恐怕远没有历史长河中的利率和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大。

  悉尼·霍默对现代利率史的探求,始于华尔街业务的实际需求。对他来说,利率不仅仅是数据,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公平地说,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自由市场长期利率,只要收取得当,都能提供那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健康状态的一种动态图。战争和政治、经济灾难在图表中表现得一目了然。”在今天的时空条件下品读这段话,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朴实而精辟的道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