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在技术与金融的巨潮中

书刊 · 2008-05-19

作者:佚名

返回

  在我们的生活中,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让我们真正理解何谓“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当大多数国民都投身股市的时候,金融也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符号,而是直接波动我们家财的事物。这两种力量就像是滔天巨潮,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无处可逃。虽然如此,身处其中的我们常常对技术革命与金融泡沫津津乐道,却很少将两者联系起来,探讨两者内在的逻辑。

  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在这方面做出开创性的努力。该书用四个阶段描述过去200年间的五次技术革命一再出现的模型:在爆发阶段,旧产业留下来的大量货币资本嗅到了新技术的机会,短时间促成了新产业的成长与旧产业中的失业增加;狂热阶段随之而至,此时新产业已经牢牢扎下根,吸引了整个社会的眼光,远远超过新产业所能吸取的资本都投入进来,形成充满投机的金融泡沫;而泡沫破灭之后就进入到协同阶段,此时新的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的这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旧产业中的工艺环节、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与此相应,调节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制度也得以确立;最后是成熟阶段,此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资本很难找到高额利润的生长点,又一种技术革命在暗暗地孕育之中,只是这一最新的技术处于已经耗竭的技术范式之外。

  不管在那个方面来看,作者的成就都值得重视。就经济史的意义来看,它提供了远比近年来流行的新制度主义更为动态的描述,也更直接地把握历史的脉动;从学科方法上来看,其中马克思主义与熊彼特的思想资源的使用亦可以给那些对主流经济学的沉迷一次醍醐灌顶。总之,本书不仅仅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学而言,有其不可忽略的学术价值;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更为宏观且具备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论可以充当引领行动的深广视阈。

  但我愿意在此提示另一种也许对中国读者更富当下性和挑战性的阅读可能:中美竞争的未来。迄今为止,中国仍然属于这个世界体系的边缘,尽管在往体系的中心迈进,而且目前似乎确有诱人前景:有关次贷危机引发的有关美国衰退的说法正在四散流传,而中国需要承担起拯救世界经济的使命。看上去,中国似乎站到直接挑战美国的台前了,它类似于佩蕾丝描述的分叉时期:核心国家开始经历真正的经济和社会困境,一些赶超国家则达到它们的顶峰。核心国家因为技术革命已经成熟,面临着失业和价格失控的艰难处境,而新兴国家则有充分的空间利用这些成熟的技术,并且因为没有负担所以雄心勃勃。

  确实有理由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是过于简单的推论和过份的妄自尊大绝不是好事情。诚如本书的逻辑所喻,技术革命总是孕育于这个艰难时刻:在经济领域中的某个地段,新的技术突然冒出,取得以难以置信的增长率和利润。这时大量涌入的金融资本与这种新的技术革命“开始恋爱”。相关的新工业技术源源涌出,而且为推动这些技术,金融技术也开始了各种创新,以支持新技术革命。这时候,核心国家原来所处的困境似乎立马一扫而光,而等到其他国家醒悟过来,不管是在新技术,还是金融制度方面,领先世界的技术——经济范式已经牢牢在核心国家确立,全世界只有跟风的份。

  笔者无意断定,新技术革命永远只可能发生在核心国家。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迄今为止,中国与核心国家的技术差距仍然非常大,仍然处于一个吸收和技术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时期就能够缩短的,但我们不可以满足于简单的技术吸收,而应当同时寻找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革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经济上的赶超,登顶经济霸主的座位。而技术革命的出现,却非只是科研人员的任务,更多需要金融技术与金融革命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制度设计的重要性绝不可以低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