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与初级经济学教学

书刊 · 2004-04-07

作者:佚名

返回

[[p align=center]][[image1]][[/p]]
(本书详细介绍见http://www.efnchina.com/cn/ReadNews.asp?NewsID=13738

评价一本教材的好坏,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它是否符合相应课程的教学需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对大卫·伯格等编写的《经济学基础》(中译本,由梁晶工作室策划、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一书的总体评价是:如果不考虑书中随处可见的“欧洲味”,对中国高校本科开设的初级经济学课程来说,《经济学基础》是一本好教材。

就我所知,欧美国家高校本科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初级经济学基本不使用数学推导,而中级经济学使用数学推导。在欧美国家,不同高校本科经济学课程设置很不一样。有只讲授初级经济学的,也有同时设置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的。只讲授初级经济学的高校,其开课时间又分一学期和两学期两种。80年代初,中国高校本科开始开设经济学课程时,讲授的层次相当于初级经济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经济学教学课时增加、数学推导份量加重,其层次介于初级经济学与中级经济学之间。少数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则仿效国外名牌大学,在本科开设初级经济学(一学期)和中级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一学期)。

与国内多数高校本科的经济学课程相适应,国内出版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初级经济学与中级经济学教学的混合物,因而不适用于大学本科的初级经济学课程。国外的初级经济学教材,如国内十分熟悉的萨缪尔森等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等教材,都是专门的大学本科初级经济学教材。但这些教材是为两学期的教学设计的,通常包括30多章,其内容一学期根本讲不了。当然,在上一学期课程时,可以只讲授教材上的一部分内容,而且有些教材的作者也提供了一学期教学时的章节选择方案。但是这些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章内容往往前后呼应、互相衔接、内容上的伏笔比比皆是。对这样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削减,特别是对某一章节内容选用一部分,删除另一部分,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与上述国外教材相比,大卫·伯格等编写的《经济学基础》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这是一本专门为一学期的初级经济学教学所编写的教材。

就篇幅而论,《经济学基础》只有12章,份量只有上述3种经济学教材的一半。教材份量轻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按照中国通常的教学方式,把全部教材(至少是所选各章的全部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有一定的富余时间,可以对教学内容适当加以增补。

就内容而论,《经济学基础》对初级经济学的内容重新进行组合。《经济学基础》删除了初级经济学中那些离不开数学公式、讲少了说不清楚、讲多了又与中级经济学“抢戏”的内容。如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生产理论中的一种可变投入下的生产、等产量线和生产者均衡,以及一般均衡理论。同时,《经济学基础》讨论了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现象。例如,《经济学基础》中把电子市场作为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不完全竞争相并列的一种市场,放在市场结构一章中,列为单独一节。《经济学基础》用于电子市场的篇幅,比用于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篇幅要多一半。

因此,对中国国内开设的一学期的初级经济学课程来说,《经济学基础》是一本份量与内容都比较适当的教材。

《经济学基础》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它的“欧洲味”及其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本来,任何一国的经济学教材都有本国特色,我们上面提到的3本国外教材,其“美国味”就很浓。问题是,美国与中国都是经济大国,都是单一主权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中央银行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在初级经济学中只介绍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而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留给中级(宏观)经济学课,既不影响学生对初级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又不至于造成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雷同。欧洲情况与中美不同,欧盟是由25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理解欧盟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欧洲货币制度),离不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因此,如果不要求学生掌握欧洲货币制度的有关知识,在使用《经济学基础》,其中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部分,可以略去。

(《经济学基础》由梁晶工作室策划,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

梁晶工作室供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